翔仪网首页     历史相册     纪念文章     郭秀仪画册     黄琪翔墨宝     历史拾遗     联系我们     English      
 
 
一代女杰,随她而去-纪念郭秀仪女士 

 山石                             原载于2007112日多维时报


七七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无数家庭学校被毁,儿童流离失所。 1938年,妇女界知名人物发起了战时儿童保育会推选宋美龄为理事长, 17人为常务理事,先后设立了44所儿童保育院,拯救难童3万余名。

数十年过去,这些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风云人物先后辞世, 20061116日,当年保育会中的小妹妹郭秀仪女士也离世了。一代女杰,随她而去,唯有历史记下了那一页。



郭秀仪女士是北伐名将,抗日功臣黄琪翔将军的夫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一位不平凡的女性。

郭秀仪19115月生于上海,原籍广东中山县,系名门闺秀。母亲生了三男五女,不幸三男二女先后去世。母亲因膝下无子而悲哀,秀仪安慰母亲说:您当我是男孩子好了。她说到做到,独立生活,瞻养父母,是一位不让须眉的巾帼。

年轻时郭秀仪人如其名:秀丽端庄,仪态大方。不少达官贵人追求,她都不为心动。后经人介绍与北伐名将黄琪翔相识,对这位英俊魁梧而又满腹经纶的儒将颇为垂青。

1931年,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领导人邓演达被害,黄琪翔临危受命,担负起领导责任。 1933年黄琪翔辗转流亡德国,从柏林给郭秀仪发来求婚信,得到佳人允诺。

1934年,年仅22岁的郭秀仪登上意大利康德罗素号邮轮,只身前往欧洲。在船上,她被选为康德罗素小姐,在头等舱举行了舞会,还收到许多花篮。黄琪翔前往威尼斯迎接郭秀仪,两人在德国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婚礼。万里姻缘一船牵,一时传为佳话。

在德国,郭秀仪除帮助照顾黄琪翔的事业和生活外,还学会了德语和驾驶。一次,黄琪翔在柏林主持的中国留学生抗日联合会大会,被希特勒政府逮捕押往警察局。郭秀仪得知后,立即与留学生和进步人士前往驻德使馆抗议交涉,迫使警察局放人。这件事成了两人新婚生活中一段难忘的插曲。

193610月,陈诚致电邀黄琪翔回国共商国事,夫妇俩遂一起回国。不久抗战爆发,民族危亡迫使交战多年的国共双方再度交谈。中共代表来到南京谈判。一次他们到黄宅拜访,郭秀仪准备了便餐,夫妇俩与两方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和张群在庭院合影留念,为当时的历史留下了记录。

文革时红卫兵抄家,将这张照片的底板遗落在地上,郭秀仪小心翼翼地将底板藏了起来。这张珍贵照片现在芦沟桥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多处展出,成为历史的见证。



1938年,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武汉,黄琪翔和周恩来同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部长为陈诚。

在日军铁蹄下,无数儿童亲人被害,无家可归,处境凄惨。妇女界知名人士宋庆龄,宋美龄,邓颖超,何香凝,史良,李德全等人发起,组织妇女抗日救国委员会和战时儿童保育会,动员妇女宣传抗日,支援前线,慰劳伤员。保育会下设儿童保育院,专门收容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父母在前线的和流离失所的儿童。

1938310日,汉口举行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大会,聘请286人为名誉理事,名单几乎囊括了中国现代史上的国共两党及各界名人。大会推举17人为常务理事。年仅二十多岁的郭秀仪是发起人和常务理事,并担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征募部副部长。

保育会成立后,在武汉掀起了颇有声势的为拯救难童募捐的活动。郭秀仪以极大的热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她亲自主持汉口的献金台,到街头募捐。除了向社会募捐外,她还把自己积蓄的2万余元捐献出来,并负担了442名难童的常年生活费用,每个难童每年生活费约60元。当时郭秀仪的募款额位居第二,仅次于宋美龄。

据记录,在汉口中山路水塔献金点,郭秀仪刚说完开幕词,拿着各色各样的法币,银币,金戒,铜辅币的群众就往台上涌。一位叫黄泽盛的大汉,拖着38把大刀,汗流满面地挤上台去,嚷道:我没有别的东西,也没有钱,这儿送上几把刀,给兄弟们杀鬼子去吧。

保育会先后在各地设立了44所儿童保育院,收容难童3万余名。保育院实行保教合一,培养建国人才的方针,使难童们在德智体劳各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的人生铺设道路。在海峡两岸及海外的保育生中,都不乏成就傲然的各类人材。

抗战期间,黄琪翔先后任第八军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二十六,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远东军副司令长官等职,转战各个抗日战场。郭秀仪随军上前线,经常骑马或驾车陪黄琪翔在战区巡视,同时负责妇女支前劳军救护伤员等工作。

应蒋介石之邀,郭秀仪曾到衡阳陪宋美龄慰劳伤兵一个多星期。她们在路上看到被捆着的壮丁,宋美龄停车询问,回答说怕壮丁逃跑。宋美龄深有感触地对郭秀仪说,不是自愿当兵的人怎么能够打胜仗,回去后向蒋介石报告了此事。

抗战结束后,黄琪翔郭秀仪夫妇双双被授予抗日战争胜利勋章以表彰他们为抗战做出的卓著贡献。

1947年,黄琪翔被任命为中国驻德军事代表团团长,与郭秀仪重返战后的德国。谈吐大方,处事得体的郭秀仪在各代表团中很受欢迎。当时一份德文报纸在头版登载她的大幅照片,赞扬她做过的工作。 1948年,郭秀仪随黄琪翔回国述职。



全国解放后,黄琪翔担任职务较多,郭秀仪则专心照顾他和家庭的生活。 1951年起,她和老舍夫人胡挈青一起跟国画大师齐白石学画,她们两人是齐白石的关门弟子,也是白石老人最宠爱的学生。

郭秀仪有一定绘画基础,经名师指点,进步很快。她的作品颇有白石老人的神韵,深受老师的赞许和喜爱。老人常去郭秀仪家作客,个别指导并即兴挥毫。有一次,郭秀仪画了七只水墨小鸡,老人很喜欢,在她的画上又添了五只,并题曰:秀仪女弟子,画小鸡七只,老人多事,再添五只

郭秀仪曾担任北京齐白石研究会副会长,她的画作多次在中外画展展出,并被收藏于中南海珍藏绘画精品选毛泽东珍藏名家画集等。

这段平静充实而又有情趣的生活被骤然而来的反右运动打乱了。黄琪翔被划为右派受到冲击迫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更大的灾难降临到他们头上。  红卫兵抄了他们的家,两人都遭到毒打,被赶出家门,到农工民主党宿舍去住。

黄琪翔被隔离反省,受尽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摧残。这位曾经驰骋疆场的名将,一度产生了不如一死的想法。郭秀仪对他说:你是军人,出生入死多少次了,现在更要鼓起勇气活下去。如果你自杀,我会宣布和你离婚,如果你被害死,我会为你伸冤。刚直不阿的将军被柔中有韧的坚强女性所感动,他曾对朋友
说,若不是为了秀仪,我早就不想活了。

听说天安门有首长信箱郭秀仪冒着危险,带着黄琪翔写给周恩来的信,徒步从地安门走到天安门,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个信箱。她只好寄挂号信给邓颖超转交。在周恩来亲自过问下,他们搬到了建国门外灵通观居住。

由于多年受迫害积劳成疾,又未得到及时妥善的治疗,黄琪翔于19701210日去世。他的离去给了郭秀仪一生中最沉痛的创伤。志同道合相依为命几十年的亲密伴侣被那个荒唐的年月永远分开了。

郭秀仪的手被红卫兵打伤,不能作画,后来又做过乳腺癌等大小手术,经历了歧视压抑和限制。她心胸豁达,意志坚定,从不怨天尤人,也不忌恨文革中迫害他们的人。



文革后,黄琪翔终于被彻底平反,郭秀仪也担任了政协常委等职位。他们被抢占的房屋归还了,那里地段好,院落大,早年曾满园桃香。亲友纷纷提出方案,房地产开发商愿以优厚条件购买此房。郭秀仪却将这占地三亩多的房产捐献出来,盖了两座公寓楼。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她的做法难以被理解。她说,我一个人住那么大的房子有什么意思,现在住上那么多户人家不是很好嘛

1987年,郭秀仪回到黄琪翔的家乡广东梅县,为黄琪翔纪念馆揭幕,中央美术学院付天仇教授为黄琪翔雕塑了铜像。

1988年在北京举行了战时儿童保育会” 50周年的纪念会,在烽火摇篮中成长起来的当年幼童已经两鬓染霜。当主持人介绍郭秀仪时,几百名保育生代表激动地站起来齐声高喊祝郭妈妈身体健康!会后,许多人跑上来拉着她的手叫郭妈妈不图回报的爱心得到了真诚的回报。

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时,她作为抗日老战士代表参加了纪念大会, 100名老战士中只有3位女性,她当之无愧。

晚年的郭秀仪腰不弯,背不驼,身材挺拔,精神烁乐,思维敏捷,风度依然。她先后到美加港澳探亲访友,参加各种活动。 19976月,身在美国的她以86岁的高龄专程坐飞机来到她早年生活过的香港,见证香港回归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在美国时,适逢宋美龄一百大寿,郭秀仪托人给病中的老朋友送去了100朵红玫瑰,宋美龄也回赠了纪念画册致谢。

郭秀仪一生乐观自信,淡泊名利权势,待人胜于待己,用不平凡的经历实践了忠于事,诚于人,克于己的做人处事原则。无论辉煌还是惨淡,得意还是失意,她始终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她是生活的强者,值得后人尊敬和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