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仪网首页     历史相册     纪念文章     郭秀仪画册     黄琪翔墨宝     历史拾遗     联系我们     English      

 

爱国名将黄琪翔

 

于峰

 

 

一、青少年时代

 

黄琪翔189892日出生于广东梅县水车茶山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十四岁在伯父黄钧选的鼓励下考入广东陆军小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35年的戎马生涯。陆军小学毕业后,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 1919年毕业。在军校前后七年期间,他博览群书,刻苦学习,为日后成为智勇双全的高级将领打下了坚实基础。保定军校毕业后,他被派到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任排长。不久调回保定军校任分队长,陈诚是其分队学员。尽管陈诚后来成为蒋介石的重臣,却仍然一直尊称黄琪翔将军为老师


二、投身革命参加北伐

1922年黄琪翔辞去保定军校的职务,回到广东参加革命。先后在粤军担任少校参谋,副营长,营长,团长等职,在两次东征和南征的战役中,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屡立战功。

19267月国民政府颁布出师北伐动员令,黄琪翔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北伐军在取得了平江战役胜利后,乘胜攻打汀泗桥。汀泗桥一役是北伐战争胜败之关键。第四军各部向汀泗桥守敌发起多次强攻。而敌军居高临下,凭河顽抗,北伐军久攻不下。黄琪翔在两军激战时已派侦察员找到上游水浅处,因此在全军将领会议上建议由他率部当夜徒步渡江,直取桥北敌后阵地,南北夹攻,夺此天险。此建议得到大家赞同,并被苏联军事顾问盛赞为胆识俱全的奇谋妙计,智慧结晶。当夜黄琪翔率三十六团成功渡江,并夺取了桥北敌后方中央阵地。次日凌晨叶挺率独立团为前锋,向守桥敌军猛攻,腹背夹击,终于全歼守敌,夺取了汀泗桥,打开了北伐战争胜利的大门。第四军乘胜挥师北上,下贺胜桥,直取武昌。一路势如破竹,战功显赫。为表彰黄琪翔和叶挺在北伐战争中的辉煌战绩,双双被破格提升为少将团长。不久在江西战役中黄琪翔再立战功,随即升任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江西战役结束后,第四军返回武汉。武汉人民特铸了一个铁军的铁盾送给第四军,从此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又被称为铁军
 
19274月武汉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期北伐誓师大会。 520日第四军副军长黄琪翔为前敌指挥,率第一纵队进攻河南开封。北伐军经过连续激战,打败奉军精锐主力。先后解放开封,郑州等地, 6月初黄琪翔率第四军回师武汉, 615日武汉举行了欢迎北伐将士凯旋大会。同日年仅28岁的黄琪翔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简称铁军)军长。叶剑英为第四军参谋长。

 


三、创建领导第三党,反蒋抗日

 

1928年春,在国民党一些人的责难下,黄琪翔脱离了国民党和第四军,先到日本后到德国学习。期间与宋庆龄,邓演达等人来往密切。 1929年黄琪翔接受宋庆龄先生邀请,以其秘书身份,陪同她回国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

为了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反对蒋介石独裁, 1930年邓演达回到上海,与黄琪翔,彭泽民,季方,丘哲等同志筹备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193089日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全国干部大会并宣告该党正式成立。


19311129日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黄琪翔临危受命,主持党务。


1932128日,驻上海的日本侵略军向我第十九路军发动进攻。第一次松沪战争爆发。黄琪翔一方面组织动员旧部和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党员建立义勇军参加抗敌,另一方面还亲临前线协同蔡廷锴指挥作战。十九路军在上海及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英勇作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1933年黄琪翔与移师福建的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联合李济深,陈铭枢等人在福建发动了全国反蒋抗日的福建人民政府运动。 19331120日在福州召开了: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会上黄琪翔当选为主席团总主席,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 22日宣告成立中华共和国,公开宣布了反蒋抗日的立国宗旨,黄琪翔当选为参谋团主任即总参谋长。


1934年月1月,在蒋介石的重兵夹攻之下,又得不到外界的支持,福建人民政府宣告失败,黄琪翔再次被迫流亡德国。


1931年黄琪翔经人介绍在上海与郭秀仪相识并交往。两个人一位是北伐名将,英俊魁梧,一位是大家闺秀,端庄秀丽。 1934年福建事变失败后,流亡到德国的黄琪翔写信向远在上海的郭秀仪求婚,而此时他正被当局通缉,年仅23岁的郭秀仪不顾家人的反对和种种危险,只身一人登上意大利康德罗素伯爵号邮轮,前往德国与相爱已久的黄琪翔结婚。黄琪翔前往威尼斯迎接,两人在德国举行了简单然而隆重的婚礼。从此,郭秀仪不仅成为了黄琪翔的贤内助,更是他的亲密战友。此后的三十五年中不论黄琪翔身处何境,郭秀仪都始终陪伴左右,给予他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流亡德国的黄琪翔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抗日活动,先后担任德国抗日救国联合会,旅欧华侨抗日联合会德国分会等抗日组织的负责人,同时还在关心和指导国内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重建工作。


19351110日在香港召开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会议通过了临时行动纲领告同志书等文件,并选出了19人组成中央委员会,仍在德国的黄琪翔被推选为该党的总书记,同时根据当时的国内形势,将党名更改为为中华民族行动委员会。



四、参加国共合作抗战八年

193610月黄琪翔接到陈诚的电报,声称国内正在酝酿国共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战,希望他迅速回国共商国事。黄琪翔认为国内如能团结抗战打击日本侵略者,正是他奋斗多年的愿望,遂下决心回国参加抗战。

1937年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到南京和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其他高级人员商谈团结抗战的决策,在此期间周恩来等与黄琪翔时有往来,就联合抗战等问题交换意见。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黄琪翔被派往淞沪战场,担任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9月下旬,黄琪翔临危受命担任了第八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淞沪抗战。


松沪抗战历时三个月,尽管上海被敌人占领,但参加松沪抗战的全体将士在黄琪翔的统帅下,前仆后继,英勇作战,沉重的打击了日寇侵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占领全中国的痴心妄想。

1938年春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成立了政治部。陈诚任部长,周恩来,黄琪翔任副部长,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在政治部工作期间黄琪翔与周恩来,叶剑英,叶挺,郭沫若等北伐时期的老朋友过从甚密,为推动国共合作,共同抗战,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和周恩来等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在黄琪翔为国共合作共同抗战到处奔走之际,他的夫人郭秀仪也在为抗战出力,她陪同宋美龄到各处慰问伤兵,并积极投身各种抗日救国活动。  

在日军铁蹄下,无数儿童亲人被害,无家可归,处境凄惨。郭秀仪和妇女界知名人士宋庆龄,宋美龄,邓颖超,何香凝,史良,李德全等人共同发起,组织妇女抗日救国委员会和战时儿童保育会,保育会下设儿童保育院,专门收容战争孤儿。

1938310日,汉口举行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大会,聘请286人为名誉理事,名单几乎囊括了中国现代史上国共两党及各界名人(其中也包括黄琪翔将军)。大会推举17人为常务理事,年仅二十七岁的郭秀仪是发起人和常务理事之一,并担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征募部副部长。保育会先后在各地设立了44所儿童保育院,收容难童3万余名。保育院实行保教合一,培养建国人才的方针,在海峡两岸及海外的保育生中,都不乏成就傲然的各类人才。

保育会成立后,为了拯救难童,在武汉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郭秀仪以极大的热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她亲自主持汉口的献金台,到街头募捐。除了向社会募捐外,她还把自己积蓄的2万余元捐献出来,并负担了442名难童的常年生活费用,每个难童每年生活费约60元。当时郭秀仪的募款额位居第二,仅次于宋美龄。

由于黄琪翔在政治部工作期间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主张,与周恩来等人合作得很好,引起了国民党一些人的不满, 19388月他被调离政治部,先后任军训部次长,第二十六集团军任总司令,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19405月宜枣会战爆发,这是抗日战争重大的战役之一,日军集中了7个师团,向五战区发起猛攻,在激烈的战争中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黄琪翔在枣阳悼念张将军和其他阵亡将士时,义愤填膺,挥泪在黑板上写下了民族英雄岳飞的名句还我河山四个大字。

黄琪翔率领第十一集团军与日军激战数月,多次打退日军进攻,并一度收复枣阳城,在襄东阻击战中粉碎了日军越过汉水的企图,消灭了渡水敌军过半,获得全胜。是役黄琪翔奉电记大功一次,并获华胄勋章一枚。黄琪翔和他指挥的第十一集团军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黄琪翔在前线率部浴血奋战时,夫人郭秀仪组织了第十一集团军妇女工作队并亲自担任队长。她跃马扬鞭,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并向当地百姓赠医施药。当黄琪翔奉命率领功勋卓著的第十一集团军离开防地时,当地群众夹道洒泪送别,表达了人民对第十一集团军的依恋不舍之情。

1941年初黄琪翔调任预备集团军总司令,此时叶挺因皖南事变被俘关押在恩施。  黄琪翔与叶挺是北伐时的亲密战友。  黄琪翔认为大敌当前,正需要叶挺这样有才能有经验的指挥官, 国共团结合作,抗日才能胜利。   黄琪翔伉俪不避嫌疑,多次亲往探望,设法照顾其生活并送上亲手做的客家菜。  他们不但钦佩叶挺将军的为人,也很同情他的遭遇。后来黄琪翔在路过叶挺肇庆旧居时,曾写下了时花异草知何在?红叶长留天地间的诗句,以纪念北伐时的老战友叶挺将军。

 

1943年为配合盟军及中国驻印部队的反攻计划, 4月成立了中国远征军司令部,由陈诚任司令长官,黄琪翔为副司令长官,后陈诚因病由卫立煌将军接任。
1944511日,卫立煌,黄琪翔等将军经过周密的策划和部署,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动了震惊中外,世界为之瞩目的滇西反攻战役。与此同时,中国驻印部队和美英盟军在缅北发动反攻,遥相呼应,配合作战。远征军在美国陈纳德将军飞虎队的支持下,向盘踞在怒江对岸高黎贡山上的数万日军精锐部队发起猛攻,一举击溃了日寇吹嘘的东方马其诺防线  经过六个月的激战,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部队以及盟军于19451月在芒友胜利会师。 滇西缅北战役全歼日寇精锐部队5万余人, (闻名全国的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寇一千余人,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寇一万二千人)。  解放2.4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这是八年抗战中空前伟大的胜利,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中国远征军全体将士奋不顾身,英勇作战,立下的丰功伟绩将永垂青史。


是次战役还打通了被日军封锁了长达两年之久的中印公路,使抗战物资得以源源不断运进我国,有力支援了内地的抗日战争。

19454月,黄琪翔调任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为了保证军事物资运输,输油管道安全以及发展当地经济,他提出查中印公路实为沟通中外之大动脉,设使路途安谧,交通繁盛则地方赖以繁荣,国民经济资以发展即兴,并为之四处奔走。从2月至458月,共有368支车队通过中印公路, 8万多吨军用物资平安顺利运进国内。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战场对日反攻,加快了抗战走向胜利的步伐。


1945815日日本侵略者宣告投降。为表彰在抗日战争中战功卓著的黄琪翔,国民政府授予他抗日战争胜利勋章和国民政府最高奖章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政府授予他最高奖章自由勋章。夫人郭秀仪也因对抗战作出了杰出贡献而荣获抗日战争胜利勋章,在受勋人士中,夫妇同获抗日战争胜利勋章者实不多见。

 


五、反对内战出使德国

 

1946年初,黄琪翔返回重庆613日授中将加上将军衔。此时国内形势紧张,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黄琪翔第一个以现役高级将领的身份,公开声明从此退役,绝不参加内战 1947年国共两党谈判破裂,内战爆发。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撤回延安前,假黄琪翔上海靖江路(今桃江路) 35号寓所举行了一次聚会,与各界爱国民主人士话别。


抗战胜利后,黄琪翔多次发表谈话,支持国共谈判,反对内战,希望实现国内和平。他的态度令蒋介石非常不满,于是根据陈诚的建议,派黄琪翔出任中国驻德军事代表团团长。


1948年,蒋介石电召黄琪翔回国述职。黄琪翔根据在德国的观察,认为苏美不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使蒋介石大为失望。同时黄琪翔再次建议蒋介石停止内战,实现国内和平。蒋介石断然拒绝。黄琪翔不再对蒋介石抱有幻想,决心与国民党决裂,拒绝就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并带领家人化装从上海乘船前往香港。

到达香港后黄琪翔随即向香港报界发表声明,并多次接受记者采访,表明了反对内战与国民党政府脱离关系的坚决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香港期间,他帮助中国农工民主党在港的组织开展工作,并利用自己的关系,资助一些反蒋爱国人士前往解放区。


19498月黄琪翔受中共邀请前往北平,共商国是。临行前他让在英国读书的两个儿子立即返港,一同北上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并嘱咐夫人郭秀仪变卖在香港的所有资产,连一根草也不留。 所得款项部分留给农工党在港同志做为活动经费。 不久,他在梅县水车的房子仪园就被国民党胡琏部队烧毁了。

 

 


六、参加新中国建设

1949921日黄琪翔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 

 

1950年黄琪翔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部长。

 

1954年国内六大行政区撤消,黄琪翔回到北京,被选为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东省代表,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并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411月他被任命为国家体委副主任,协助贺龙同志发展全国的体育运动。在任职的两年时间里,他积极开展工作,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发展体育的各项方针,多次陪同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国体育代表团,出国考察,促进中外体育的交流。黄琪翔在创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上做出了贡献。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支援国家抗美援朝,黄琪翔夫妇将他们在桂林的房产以及几十亩土地无偿捐给了国家。

1953年他参加以贺龙元帅为总团长的赴朝慰问团,任分团副团长,赴朝慰问志愿军。


1955年国务院组成西藏慰问团,陈毅元帅为团长,黄琪翔是副团长之一,在西藏参观访问并参加了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大会。

黄琪翔夫妇十分孝敬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和要求也很严格。一家人幸福美满,和乐融融。

黄琪翔一直心系祖国的统一大业,他经常向在海外的亲朋好友们宣传和平统一祖国的观点和主张,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65年国民党元老,前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伉俪由海外回到祖国,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黄琪翔夫妇等人陪同李宗仁先生到华东各地游览访问。

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黄琪翔和许多人都被含冤错划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和对待。尽管如此,他仍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相信是非自有定论。

1959年,黄琪翔是中央公布首批摘帽右派名单中的第一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8月黄琪翔被红卫兵抄家,毒打,扫地出门,并被驱赶到农工民主党宿舍一间窄小的屋子里居住。在此期间,黄琪翔受尽了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折磨。周总理闻讯,亲自派遣工作人员前往慰问,并安排他们搬到国务院宿舍的楼房居住。在最艰苦的岁月里,是周总理在保护他们,关爱他们,对此黄琪翔夫妇永志不忘。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曾经多次想为孀居的郭秀仪调整住房,改善居住环境,都被她婉言谢绝,她说:这是周总理给我们安排的住房,为了纪念周总理,我永远不会搬出去

由于文革期间黄琪翔的身心受到了极大伤害,加之四人帮控制的医院没有对他进行妥善和及时的治疗,一代北伐名将,抗日功臣黄琪翔于19701210日因病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黄琪翔病逝后,郭秀仪于当日上午写信给周总理,报告了这一噩耗。 下午二点周总理即派军代表来看望郭秀仪,代表周总理,邓颖超表示慰问,并饬令全国政协为黄琪翔举行告别仪式,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同时要在人民日报发表讣讯,表示哀悼,周总理还敬送了花圈。这在四人帮横行的年代是极为难得的事情。

 

 


七、光耀余辉

1980年郭秀仪致信全国政协邓小平主席,要求对黄琪翔落实党的统战政策。邓主席很快作了批示,有关部门改正了黄琪翔被划为右派的错案并对文革期间强加给他的一切不实之词均予彻底平反。 198012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季方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热爱祖国的黄琪翔同志的文章。

1986年黄琪翔将军纪念馆在广东梅县梅江中学内落成。

198892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黄琪翔诞辰90周年。会场中央摆放着全国政协邓颖超亲自选订的花篮,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各有关部门领导人,各界来宾以及黄琪翔的亲属300多人出席了纪念会。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周谷城主持会议,并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对黄琪翔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代表中共中央向黄琪翔同志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他在致词中说:黄琪翔先生为新中国的司法、体育事业,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黄琪翔先生的一生是坚持民族独立,反帝爱国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他为人豁达大度,温文尔雅,识大体,顾大局,他的思想品德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纪念。  阎明复代表中共中央的讲话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了黄琪翔的一生。邓颖超主席不顾年老体弱,在纪念会结束前赶到会场,当她见到郭秀仪时,两人热烈拥抱,并亲切会见了黄琪翔的国内外亲属,最后还和与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们一齐与黄琪翔的亲属合影留念。

1990831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纪念黄琪翔诞辰100周年集会。蒋正华主席,卢嘉锡名誉主席等农工中央领导出席了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