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仪网首页     历史相册     纪念文章     郭秀仪画册     黄琪翔墨宝     历史拾遗     联系我们     English      

北伐名将黄琪翔

杨逸棠 原載亿人网军事频道  

 

家世、学历及参加革命

黄琪翔字御行,广东省梅县水车墟茶山乡人,诞生于1898717日。黄家祖先世代务农。茶山乡在梅江上游,地处僻壤,山多田少,生活困难。他的父亲黄富霖,被迫远渡南洋谋生,在海外经营小商贩,其后改营水客业,替邻亲华侨捎带信款或物品,往来于梅县、香港、新加坡、印尼之间,借获微利以维持家小生活。母亲刘桂伍居乡务农,勤俭持家。

黄童年时在村塾就学,1910年在其族叔黄钧选创办的梅县务本中学读书,其后列广州进优级师范附中求学。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活。

1912年至1919年间,黄琪翔由广东陆军小学毕业,升入武昌第二预备学校,后来加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学习期间,他由于聪颖过人,成绩优异,为师友所期许。保定军校毕业后,派任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排长。1920年调回保定军校任分队长。

1921年孙中山在广东就任非常大总统,举行北伐。黄受革命思想影响,并因为北洋军阀政府黑暗,财政困穷,一般军政人员欠薪欠饷,生活无着,即于1922年辞去保定军校职务,回到广东参加革命。其时孙中山北伐进军江西,粤军第一师全部参加北伐。黄到广州就就任粤军第一师少校参谋,留后方办事处。陈炯明叛变,北伐军回师讨逆失败,粤军第一师辗转回到西江候命。黄应辎重营营长张发奎之邀任该营少校营附。不久该营改为该师第二团第三营。从此黄与张共事直到大革命失败离开第四军为止。

1924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住宣言中指出了中国之现状及其前途,重新阐述三民主义的真谛,制定党纲及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定国民革命的任务为: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中国。不久又颁布建国大纲。同年11月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召开国民会议,以谋国家之统一与建设;废除不平等条约,以谋国家的独立与自由。并指出国民革命将分两步走,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化为国民之武力,永绝军阀与帝国主义之祸根。当时的粤军第一师在邓演达推动下,各级军官都曾认真学习这些革命文献,受到很大影响。粤军第一师当年所以能成为革命的中坚,原因就在于此。由于一方面受这种革命理论的指引,另一方面因常与邓演达共同作战,被邓的革命意志和艰苦战斗精神,感染日深,使黄在革命战争过程中对孙中山的信仰和革命思想的认识逐步发展。

参加统一广东的战争

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领导革命。在整顿粤军中,由于张发奎升为第一师独立团团长,黄也跟着升为中校团附。同年45月间参加讨伐沈鸿英的清远战役和围攻肇庆城战役;11月间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柏塘战役。其时粤局仍极混乱,外有陈炯明盘踞东江不断进扰,邓本殷、申葆藩盘踞南路、高雷、海南岛负隅抗命;内则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部盘踞广州市和附近各县,阳奉阴违,不听指挥。为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亟须扫荡叛逆,统一粤局,广州革命政府乃于1925年春举行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黄任粤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团长张发奎)第三营营长,参加第一次东征。当东征军分路出击时,蒋介石指挥的黄埔军校教导团追至鲤湖、棉湖一带,受到陈军林虎部的猛力抵抗,遂急调粤军第一师第一旅陈铭枢部迅由海丰的六平墟经河田向安流进攻兴宁,断敌后路。黄率领第三营为前锋,急向陈军总指挥林虎所在地的兴宁挺进。其时,陈军林虎部刘志陆、黄任寰、王业兴、王定华等部2万余人正集结向东征军作包围反击。黄率部到达兴宁附近神光山下,时已天黑,乃在当地宿营,准备翌晨相机进取兴宁县城。而当时陈军主力亦向兴宁移动,冀于拂晓抵达神光山,与原在神光山巅设防之陈军取得联系。但张(发奎)团一、二营在登山夺取阵地时,即与敌遭遇激战。是时晨雾迷潆,黄琪翔闻神光山枪声甚密,知悉己军尚未夺得山头阵地,而该山是控制兴宁城之制高点,夺得该山,则兴宁城之守敌不攻自破。黄乃率部直绕敌后,将敌黄其祥旅包围击败,俘敌甚众,夺下神光山,并即移师援助第二团在普济桥渡河。林虎见大势已去,遂漏夜率残部向江西逃窜。事后蒋介石和苏俄顾问加伦将军到前线视察,对是役机动作战官兵,极为赞赏。

第一次东征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即把陈炯明部击溃,逼残敌流窜于闽赣边境。东征军回师广州,又解决了滇、桂军全部武装,奠定了革命根据地。

19257月,在广州成立的国民政府将驻粤各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粤军第一师扩充为第四军。张发奎升任独立旅旅长,黄升任该旅第二团团长。8月间,叛军陈炯明部乘东征军回师讨伐滇、桂军时,又窜扰潮、梅、惠粤东地区,于是国民革命军又作第二次东征。独立旅参与作战协同友军向东扫荡,由惠阳趋紫金严击敌右侧。敌人回窜潮梅之后,仍有2万余人,还积极作负隅布防。东征军推进当中,遇敌于紫金县龙窝墟,谭曙卿部第三师溃败,总指挥蒋介石慌忙后退。敌军由蓝塘趋安墩,来势汹汹。独立旅正由惠阳趋紫金途中,与敌相遇,时敌兵力十倍于我,在实力大相悬殊下,黄挥军冲杀,突破敌阵数处。随后援军赶到,协力猛攻,激战至次日始将敌击溃。是役敌方主力虽被击溃,而独立旅损失亦重,计阵亡营长罗子良,连排长十数人,士兵则伤亡数百。第二次东征迅速进占潮、梅各地,陈炯明部复向闽赣边境溃散。

与此同时,盘踞在广东南路各属附逆作乱的邓本殷部,乘机出兵侵犯恩平、开平、台山、新会各县,广州国民政府遂令李济深为南征军总指挥,率部南征。在这期间,第十二师师长梁鸿林因愤蒋介石驱逐许崇智、扣押梁鸿楷,竟哗变而去职,张发奎的独立旅扩编为第十二师,梁师的第三十四团(团长叶挺)改为独立团。黄任该师第三十六团团长(该师辖三个团,师长陈可钰,副师长张发奎,独立团团长叶挺,第三十五团团长缪培南),全部参加讨邓战役。

192512月,第十二师甫抵雷州,即奋向邓部猛攻,旋将敌击败。残敌渡海向海南岛逃窜。残敌渡海后连同原驻海南岛部队共有2万余人,其主力分布于临高、儋县一带,据险固守。19261月,第十二师部队分乘帆船200余艘由雷州之外罗港渡海,直向海南岛的新埠港进攻,占领新埠港后,黄琪翔率领所部欧震营斜出铺前港,一面掩护友军登陆,一面攻击该地之敌以作牵制,使友军经东坡、锦山、三江市之线,于13日克复琼州府城。同时临高、儋县之敌也被击溃。卒使邓本殷力穷势蹙,逃往越南。至此盘踞南路多年的邓部已被根除,四分五裂的粤局遂告统一。黄在每次战役中均作出了他的贡献。

∏∟

参加北伐战争

192665日国民政府颁布出师北伐动员令。参加北伐的有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四、六、七、八等7个军,约10万人。第四军参加北伐的为叶挺独立团和第十师陈铭枢部、第十二师张发奎部,于56月间先后由广东进入湖南。 北伐战争旗帜鲜明地以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为号召.同时提出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废除苛捐杂税建立廉洁政府等口号,深得人民拥护,形成革命高潮,便利了北伐的军事进行。北伐计划以打倒直系军阀吴佩孚,夺取武汉为第阶段。湖北、湖南是在直系军阀控制下,故北伐军作战,也就以湖南、湖北为主要战场。在北伐军出发之前,湖南唐生智部表示拥护革命,输诚国民政府.受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吴佩孚借口援湘.派兵入湖南,唐生智退守衡阳,困守待援。这时叶挺独立团(战斗序列归第十二师指挥)等作为先遣部队,挺进湖南,应援受困的唐生智。

叶挺独立团到达湖南永兴,吴佩孚派谢文炳、唐福山等部队由赣西进扰湖南,攻击衡阳侧背,唐生智告急。叶挺部由永兴急赴安仁,与原驻安仁的第八军张团奋勇击败敌军,克复攸县。

73日北伐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第十二师师长张发奎共同率所部进驻攸县。这时第四军担任湘江东岸作战,目的是占领醴陵、株洲,以呼应湘江西岸第七、第八两军,同时对赣西监视,巩固北伐军右侧的安全。712日,北伐军收复长沙。第四军亦进驻浏阳。

敌军集结于平江、汨罗一线,构筑强固工事,其中在于江城附近集结的兵力有第五十混、成旅陆坛全部、第二十五师陈嘉谟之一部、桂军第一路司令韩彩凤部、湘军游击司令周凤岐部之孙建业、娄云鹤、王献臣等部,统由兼平通防御司令陆坛指挥,固守以平江为中心的防御线。另外以汨罗为中心的防御线,在河夹塘、南渡、长乐街、张密碑一带驻有余荫森、叶开鑫、董政国、宋大霈等部。全部兵力不下10万人。

北伐军针对此情况,于8月中旬在长沙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第二期作战计划。

第四军接受命令,由第十师、第十二师分中、左、右翼指向平江进攻。进攻部署,大要是:一、第三十五团任左翼;向敌佯攻,牵制敌人正面主力;二、第十师任右翼,进攻敌阵地,绕平江城之北,保我右侧背安全;三、第三十六团、独立团任中路,进攻敌阵地后,继续攻平江县城,并占领之。

818日完成攻击准备,19日开始进攻。担任中路的独立团和三十六团分两路夹击平江之敌。叶挺率独立团扫荡平江西南面外围之敌;黄琪翔率第三十六团扫荡平江东北面外围之敌,分向平江县城进攻。第三十六团向平江东北面进攻,沿路未遇敌人,直至接近县城之金窝山、西坑遇敌军韩彩凤部数百人扼守,团长黄琪翔乃令前卫第二营向前攻击,并以左侧卫前进控制。敌人一触即溃,纷纷窜入县城,第三十六团乘胜追击,占领了平江城东北的古城岭,俯击城中。敌军头目陆坛正在城中,闻警即以全力防守城东北据险抵抗。黄琪翔指挥所部第一营对敌军正面作战,另派第二、第三两营从间道绕过敌阵地占领平江西北一带高地,将敌包围,猛力冲杀。敌阵大乱,溃退入城。黄亲率第一营蹑尾紧迫,遂于是日午前10时进入平江县城。入城之后黄率团部直属特务排由民众带路直冲敌司令部。陆沄见状自杀。此时叶挺独立团亦扫清平江外围敌军,进入县城,历时不到一天,城内外残敌均告绝迹。

克复平江之后,敌军防守泪罗、平江一线阻止北伐军前进的计划完全失败。在营田、新市的敌军3万余人,仓皇退守粤汉铁路线上的汀泗桥,沿河筑垒,扼桥固守,以待吴佩孚的援兵。

北伐军第四军攻克平江之后,兼程由平江经通城、崇阳向北推进,于825日到达汀泗桥南岸,与敌对峙。 吴佩孚在平江、汨罗一线被击败之后,慌忙赶到武汉,亲率援兵刘玉春部万余人由武昌乘火车出发,驰援汀泗桥,此役为北伐军胜负关键,又是北洋军阀生死关头,因此,双方在此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北伐军第四军被阻于汀泗桥南岸,摆在前线的有第十师的二个团,第十二师的一个团和独立团。其位置,桥南端是独立团,稍后是第十师各团,沿河东侧是三十六团;第四军军部在桥南十余里小市集内;第十二师一个团跟着作后卫部队。26日拂晓,全军向汀泗桥发动进攻。敌人凭借优越地形,居高临下。我军向上仰攻,又阻于河流,造成很大伤亡。一旦吴佩孚援兵到达,情势更将不堪设想。当晚在军部开军事会议,共谋对策。黄琪翔建议所部第三十六团全部为前锋,于即晚开赴桥上游某地,强渡北岸(日间已侦察地形,可以徒涉,而又远离敌阵地),直冲汀泗桥北岸之敌,估计一夜之间可达桥北;我军又从桥南上面冲击。必可一举歼敌,夺此天险。黄陈述意见后,与会各人均赞成此计。俄顾问尼基金盛赞此项意见,并称是胆识俱全的奇谋胜算。会后立即行动,并派第十师协同动作。黄琪翔于是晚10时出发,以急速行军到达偷渡点,下令全团依次渡河。夜静天低,早光闪耀,万籁俱寂,只闻水声。午夜全部渡河,略作整理,即沿北岸疾进,黑夜之中,出敌不意,连夺敌军阵地,占领张央园东北一带高地,继续向据守张央园左方之敌进击。但敌军占有优势地形,火力猛烈。黄乃向陈铭枢、(按:陈率第十师三个团跟踪而至)建议。乘夜夺取敌中央阵地,作为我军据点,然后于27日拂晓全线总攻。陈也同意,遂改向敌中央阵地攻击,激烈战斗,反复冲杀,终夺得敌阵地,而第三十六团第一营任前锋作战,伤亡亦复不少。

北伐军已夺得敌中央阵地,但敌仍极力顽抗,以密集炮火向北伐军猛射。第三十六团第一营奋力反击,占领敌炮兵阵地,第十师的第二十九团和第三十团也同时奋进,,雪领了敌军阵地数处。第十师第二十八团更迂回朱家埔、山窝、廖方、安春等地,直趋汀泗桥之北,截敌后路。拂晓时候桥南岸的独立团和第三十五团在张发奎指挥下向盘踞铁桥之敌猛攻。7时许,北伐军在汀泗桥北岸的部队已将汀泗桥东北一带高地全部占领,分向铁桥冲击。扼守铁桥北岸及其西高地的敌军,除一部分残敌漏网向贺胜桥溃退外,全部被包围缴械。至是北伐军完全占领汀泗桥,并于是日午前1l时进占咸宁县城。

北伐军进攻部队以第四军独立团为前锋,直逼贺胜桥。追击至贺胜桥已是下午4时前后,立即向吴军猛攻。次日上午在北伐军猛烈攻击下,敌军溃向山后奔逃,北伐军把一个个工事都占领了,直冲向车站,向吴所坐火车射击,要活捉吴佩孚。吴虽力图奋战,亦无法挽回危局,只得开车向武昌狼狈奔逃。北伐军进占贺胜桥车站,俘获了大批战利品和俘虏,都交后续部队第八军处理。第四军作战部队,跟踪追击,直至武昌城下。吴佩孚无地立足,逃往河南,由湖北督办陈嘉谟、第八师师长兼武昌城防司令刘玉春困守孤城。第四军和第七军一部分将武昌城围困,并由邓演达为攻城司令指挥作战。于l010日攻克武昌。

在围困武昌时候,北洋军阀孙传芳(当时占有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五省地盘,称五省联军总司令)为挽救吴佩孚败亡,调所部精锐谢鸿勋等五个师从江西进扰湘、鄂边境,袭击北伐军侧后,企图解武昌之围,挽救吴佩孚败局。蒋介石亲率第一军(代军长王柏龄)、第六军(军长程潜)各部从湘、鄂边境进入江西,复调第七军由军长李宗仁统率由武昌开赴修水、武宁、德安间增援。由于蒋介石指挥失当,北伐军从南昌至九江沿南浔铁路作战,将主力暴露在敌人监视下,盲目进攻。

南昌一役,第一军、第六军被孙军击溃,蒋介石仅以身免。德安一役第七军亦被击败,溃退武宁。在此危急之际,急调第四军星夜驰援,时第四军已攻下武昌城,抽调第十二师由张发奎指挥急赴江西前线。孙传芳击败蒋介石后趾高气扬,通电宣传胜利,讥讽北伐军妄自尊大,终必灭亡。张发奎率部到达武宁后侦知孙军主力谢鸿勋部分驻德安、马回岭,设防据守(按:德安与马回岭相距仅20余公里),乃以黄琪翔三十六团为左翼攻马回岭以南地面。黄采用声东击西出敌不意战术,佯向德安进攻,到达聂桥,黄忽挥军转向马回岭。德安之敌见北伐军向德安进攻,急调马回岭敌军向北伐军后方进击。不料北伐军从聂桥转向马回岭。北伐军行动迅速、勇敢,到达马回岭时,敌没有料到北伐军骤至,措手不及,遂为北伐军冲击溃乱。谢鸿勋师部设在马回岭市街内,黄率部直捣师部,谢鸿勋足部负伤,由马弁背负奔逃,旋马弁被击毙,谢爬匿草丛中,卒亦被击毙,全师尽歼。德安之敌也被黄部解决。同时在德安、南昌间各军猛烈进击,歼击孙传芳在江西的四个师,俘获师长2人,击毙师长1人。至是孙传芳在江西主力全部被解决,少数残余败兵,溃逃南京、杭州,一蹶不振。

占领南昌,击溃孙传芳军队之后,北伐军在军事上获取了全面胜利。第四军第十二师也回到武昌休整候命。第四军在这阶段战争中,克敌制胜,俘获甚多,被群众称为铁军铁军不仅是对四军(特别是黄、叶两团)英勇善战、功绩显赫的赞誉,也是对四军不拉夫、不扰民、不筹饷,密切联系群众,深受百姓爱戴的褒奖。休整期间将军队扩编为两个军,即第四军和第十一军。张发奎任第四军军长,陈铭枢任第十一军军长。黄琪翔、叶挺两人战功最著,在北伐途中已明令晋升为少将(按团长军衔为上校),至此黄琪翔升任第十二师师长,叶挺升任第二十四师师长。黄琪翔就职之日,邓演达代表军事委员会亲临会场宣布命令,庄严肃穆,视为重典。

在北伐进程中,革命阵营内起了严重的分裂。19261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决议在广州的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来武汉。192715日蒋介石在南昌宣称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暂设南昌,这是蒋介石背叛革命的行动表现。经过斗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才得迁来武汉。1927412日蒋介石以凶恶的反革命行动举行、清党”?在上海、南京、广州以及其他各地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群众,全国进步人士尽皆愤慨。武汉国民政府免去蒋介石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等职。随后以第一集团军第四方面军(后扩编为第四集团军)为骨干,由唐生智任北伐军总司令、举行第二次北伐。此前,第十一军因军长陈铭枢离武汉,武汉政府令张发奎暂兼第十一军军长。黄琪翔任第四军军长,率部参加北伐,进军河南。

第四军以黄琪翔为前敌指挥,沿铁路东北以占领开封为目标,经上蔡、临颍、鄢陵、尉氏、朱仙镇直指开封。临颇为奉军主力驻地,号称奉军精锐的荣臻部3万余人,装备有飞机、坦克等武器,严阵固守。临颍战地敌军主防在东西洪侨,在河水环绕的城寨,仅东西两桥可通,布满障碍物和严密火力,飞鸟雄进。北伐军以无比英勇的壮烈牺牲精神,猛力进攻。自晨至午,伤亡极大,全军不惜重大牺牲,坚决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进行决战。第十一军第七十七团团长蒋先云(中共党员)即于是役牺牲。此为北伐战争中最严酷艰苦的一次战役。黄琪翔指挥第四军坚定勇敢与全军共生死,十荡十决,指挥若定,击败了奉军,占领了东西洪桥。

北伐军进击奉军时候,困处在陕西的冯玉洋部国民军(武汉政府编为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为总司令)乘机东出潼关,进占洛阳与北伐军会师郑州,并开郑州会议。冯玉洋以举足轻重之势,提出与蒋介石凋解、妥协主张,北伐军遂退回武汉。将河南伞境交冯玉祥接管,第二次北伐也告终结。

∏∟

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

武汉北伐军向河南进军时候,驻防湖北的夏斗寅、杨森等部叛变,进攻武昌。520日武汉卫戍部队在叶挺指挥下,击败叛军,武汉解严。521口湖南何键部许克祥团突然在湖庙长沙叛乱,袭击农工团体,屠杀农工,是为马日事变6月底何键部队公开叛变,在武汉的唐生智部队,功;受影响,岌岌可危。7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决议制裁共党,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疯狂地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及工农大众,断送了革命。

81日,由周恩来任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了南昌起义。由广东出发参加北伐的第四军,至是分成两部分,即一部分在南昌参加起义,一部分由黄琪翔率领驻在九江。原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至是乃隐藏到幕后,将职务交由黄琪翔代理。

在这次事变中,黄琪翔虽仍有实行孙中山三大政策,在广东建立革命基地的雄心壮志,然而在政治上缺乏正确的领导,而又限于水平,提不出政治上的主张,在张发奎的控制下,茫无所向,郁郁于怀,深感困惑,曾说,北伐至此,最觉痛心,拟将第四军所有枪炮抛沉大江中,所存军中若干款项,平分全军作路费还家,做个真的解甲归田。这虽属愤懑之词,亦可见其当时的不安。

在武汉政府分共之前,形势突变中,曾将武汉军校学生编为独立师,以侯连赢为师长。准备编入第二方面军战斗序列中参加东下讨蒋,由武汉移驻九江。但南昌起义后情势一变,乃改编为第四军教导团,以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兼任团长,随同第四军行动,留驻在九江候命。

八一南昌起义之后,震惊了国民党内部,在广东的李济深慑于南昌起义部队趋向广东,除派军队堵截之外,另与张发奎妥协,欢迎在九江的第四军部队回粤休整,以增声势。9月初在九江的第四军由黄琪翔率领,经南昌、丰城、清江、吉安、泰和、赣州开回广东。

汪精卫在武汉分共清党,原拟宁汉合流,分得一脔,不料在武汉方面见弃于唐生智,南京方面被拒绝于西山会议派,穷无所归,在第四军回师广东之后,与张发奎、陈公博、顾孟余等回集广州,谋划其政治投机,又勾通原在广东的部队薛岳、黄镇球两师,并与原在广东的第五军李福林妥协,阴谋取代李济深,夺取广东地盘作政治资本。1116日汪精卫与李济深同船由香港往上海。17日即由张发奎、黄琪翔派兵占领国民党在广州的中央各机关和地方各军政机关,改组广东省政府和政治分会,成立其他新的军政机关,这叫张黄事变。事变之后,全省震动,在广东东江的陈济棠、蒋光鼐、蔡廷锴等正集结回师进击广州;广西方面的黄绍竑率领数师军队由西江东下,夹攻广州。张发奎所指挥部队只得孤军力图挣扎了。

这次事变当中黄琪翔以第四军军长被任为广州卫戍司令,以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兼任该司令部参谋长,拱卫广州,事变后军事紧张,当时决策,东守西攻,对东江方面采取以吴奇伟、李汉魂等师为主力防守增城、石龙一线,西江方面则采取打击计划,集中力量对广西来敌予以严重打击。由黄琪翔统率薛岳、许志锐等师为主力迎击西来之敌。广州卫戍事宜由参谋长叶剑英代拆代行。黄琪翔认为事变已经发生,现处四面楚歌之下,军事上集中全力打击西来之敌,是当前重要关键,卫戍广州只是维持后方秩序,有教导团和后方留守的少数兵力,以及公安局长朱晖日指挥的公安部队就可以了。

121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教导团为主力发动广州起义,占领了广州。变起仓卒,黄琪翔于是日深夜接到军部值班参谋电话报告军部附近发生枪声,黄当时对此突然事件,无从判断,乃告诉参谋急报叶剑英参谋长处理。盖黄已定日内出发西江,一切广州卫戍事宜由叶负责指挥。此时枪声愈紧,乃下楼往找张发奎(当时黄与张共在东山一座楼房,黄住楼上,张住楼下)叩门时张发奎一手持枪;手开门,始迎黄进入。紧急当中遂与张逃出住宅,由腊德渡河往广州河南李福林家,同往军部计议。李福林亦不知所措,经调查得悉广州市内发生共产党暴动事件。乃由张发奎急调在广州附近的薛岳等部回广州协同李福林的部队镇压。第二天薛岳部队即向广州进击。参加广州起义的部队仅有第四军教导团和若干临时组成的工人队伍,力量不大,在第四军的强大兵力压迫下,广州起义被镇压下去了。之后,黄琪翔回到 (肇庆会馆)第四军司令部,薛岳等一些将领亦先后来到军部。当时众议纷纷,莫衷一是,黄琪翔建议请叶剑英参谋长到来商议善后。会场有一军官大声向黄说:军长你不清楚,有人看见叶参谋长在公安局指挥暴动作战,叶参谋长请不来了!”黄琪翔此时才略明真相。大家面面相觑,一时静默。其后张发奎还派人搜查叶住宅,但无所获。

广州起义是在张黄事变反对李济深运动后20余天内发生的。李济深以此为口实,攻击第四军勾结共产党,甚至说与共产党唱双簧。在上海、香港、南京各报上,纷登其事。汪精卫为卸脱自己,保护张发奎,将一切责任都推到黄琪翔身上,公开通电指责黄掩护和引用共产党,造成广州暴动。第四军内部亦因此对黄不满,在纷乱矛盾局势下,黄无以自解,乃只身逃往香港。

黄琪翔于19271215日秘密逃离广州,社会上一般议论以至反动政府都以为黄是制造广州暴动罪人,香港政府亦复注意。故黄赴港时,香港政府已准备在省港渡船一抵港岸即将黄逮捕。事为梅县同乡丘哲等侦悉,乃先派一同乡富商的游艇驶往海面,登上黄所乘渡船,将黄接上游艇。黄当时只穿衬衣出房门,即为一相熟的同乡和行丁拉进小游艇,其随来家属均未告知,直送到香港日本人开设的旅馆里。黄在香港匿居约一个月时间,甚感苦闷,得丘哲建议,往日本游历,复得同乡潘植我(在日本神户经商)的招待,于1928年春与丘哲同到日本。游览日本名胜古迹,及对日本工业、生产、社会、学术等情况作研究、学习,略知梗概。

1928年间蒋介石军队继续北伐,在济南与日本军队发生冲突。日本军队肆意屠杀中国军民,还杀了南京政府驻山东外交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中日双方关系紧张。在日本的中国人,随时有可能被侮辱杀害。黄琪翔在日本不能再居住下去,于 1928?月间乘轮船赴德国,打算到欧洲游历学习。

19288月间黄琪翔到了德国柏林,进入柏林大学补习一个时期德文(黄在八年军事学校学习过德文,略有基础)。这时邓演达正在柏林作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学习。黄深佩其学习精神,对邓的言论、主张,更多感受。其时宋庆龄亦在柏林,叶挺也来到柏林,都获会晤。他们都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经过莫斯科前来德国的。邓演达对于中国今后应该往何处去,作了详细研究,提出他的见解主张。他认为中国革命应该从中国社会的结构来决定革命性质,指出现阶段的革命是具有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的政治、经济、社会大改革,是以农、工和其他生产劳动者联盟为领导的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中国国民党应当负担这革命,由于叛徒们的背叛,大革命遭受失败,人民痛苦,社会黑暗。组织新党,复兴革命,是责无旁贷。邓演达这种主张,黄琪翔是表示赞同的。这时宋庆龄、叶挺等先后离开柏林。

19295月间,黄琪翔接到宋庆龄由莫斯科给他一封电报,说她要来柏林有事和他商量,嘱到车站接她。黄如约接车。宋对黄说,国民党在南京建造好中山陵,要将孙中山灵柩由北平香山碧云寺移葬南京,请宋回国主持奉安典礼。并问黄可否陪她回国。黄略有顾虑说,他在大革命中任第四军军长,反对蒋介石背叛革命,人所共知,回去恐有危险。宋称可以保证不发生危险。于是以秘书名义护送宋庆龄回国。孙中山安葬以后,由宋庆龄的介绍,黄琪翔和蒋介石礼节性地见了面。次日黄陪宋庆龄回到上海。

∏∟

参加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与组织和参加福建人民政府

19305月邓演达由欧洲回到上海,黄琪翔与之会晤。邓氏本着他对中国革命的政治主张,写成《我们的政治主张》作为纲领,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黄力予赞助。 19308月举行结党式,成立中央干事会,黄亦参加,并担任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这个组织主要是反对南京反动统治,复兴中国革命,在黑暗的统治下独树一帜,在当时情势下,起了动摇反动统治的影响。19318月间,南京当局勾结上海租界当局,利用叛徒告密,逮捕了邓演达和其他工作人员等数十人。反动当局企图一网打尽,也派特务去逮捕黄琪翔。适黄外出,深夜未归,特务就在黄宅客堂守候。所幸家人特意把亭子间的电灯拧开。黄为人机警,回来时见亭子间灯光明亮,知有变故,遂绕道逃走,幸免于难。193111月蒋介石秘密杀害了邓演达。组织上遭受严重的破坏,工作活动无形停顿,各地方组织亦渐次涣散。在这严重的情况下,各方面同志都转入地卜,分散各地。黄琪翔和部分同志仍留居上海,各方属望他主持中央继续工作。黄在这艰险时期,毅然负责-与各地联系,起着中心作用,并编印《邓演达遗著》数于册和出版邓演达纪念集、《演化》周刊等刊物,表示继承邓演达遗志,进行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全国震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反动面目暴露无遗。抗日呼声,响遍全国。国民党内部纷争,由蒋介石扣留胡汉民所引起的宁粤分裂,亦借此妥协,以蒋介石下野为条件,进行宁粤合作,调蔡廷锴部十九路军警备京沪,保持秩序。蔡驻上海,在全国抗日呼声高涨、一致要求团结对外当中,深有感受,亦图奋起救亡,申张正义。黄琪翔与蔡廷锴是北伐前后第四军老战友,关系良好。此时在上海又比邻而居,时相过从。对当前形势,屡经研讨,认为非抗日不足以图存,非反蒋不足以言抗日,默契之下,关系加深。1932128日驻上海日本侵略军向十九路军进攻,淞沪抗战爆发。十九路军抗拒南京撤退命令,坚持苦战月余之久。黄琪翔曾至前线参与作战,并发动在上海同志组织义勇队参加战斗,发动群众支援战争,进行募捐慰问工作。淞沪抗战在蒋介石妥协政策卜,因断绝支援而告失败,十九路军被调往福建。

蔡廷锴对于南京政府实行对日妥协政策,深为不满,感到政治环境险恶,正义仍须力争。黄琪翔与其商谈打开局面,开辟新道路,在政治上适应现实主张,双方更加密切了关系。蔡廷锴为表示信任起见,邀清黄介绍同志任十九路军特务团长。黄介绍周力行(即周士第)担任。

1932年夏十九路军移师福建,蒋介石企图假手红军消灭该军,责令剿共,使十九路军走上绝路。19336月间红军彭德怀的第三军团主力东进,击败十九路军,情势危急。黄琪翔特感关切,在上海和章伯钧、麦朝枢、彭泽湘等集议,黄认为唯一办法只有和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进行合作始有生存立足的可能,应设法在上海找寻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请陈公培设法在上海与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联系,并设法转知江西中央苏区,同时秘密通知在福建的蔡廷锴。

19338月间,陈铭枢由欧洲回到香港与李济深等在香港协议联系国内反蒋势力,进行反蒋策划,计议在福建成立人民政府,以资号召。于是由陈公培在福建延平西南地区,进入苏区与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见面,商议停战,由彭德怀答复同意,前线情势缓和下来。

19339月间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湘、麦朝枢等来到香港与陈铭枢、李济深等商议以反蒋抗日为号召,一面联络各方组织政府,以反蒋抗日、提倡人权、实行民主、改善人民生活,在农村实行计口授田为纲领,进行工作,做好准备;一面进行与中共联系,由陈公培、徐名鸿到江西中央苏区商议合作。11月上旬,黄琪翔、章伯钧、郭冠杰、麦朝枢、彭泽湘等来到福州。1120日在福州南校场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黄琪翔为大会主席团主席宣布开会,会上通过了《人民权利宣言》。宣言历述南京政府媚外残民的罪状,宣布中国为中华全国生产人民之民主共和国,中国最高权力属于生产的农工及共同支持社会结构的商学兵代表大会;否认南京政府,号召全国反帝反独裁的革命势力,组织人民革命政府于最短期间召开第一次全国生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解决国是……。会上选出李济深、陈铭枢、黄琪翔等11人为人民政府委员,公推李济深为主席。22日正式成立人民革命政府,国号为中华共和国,改元为中华共和国元年,国旗改用上红下蓝中嵌黄星旗。这就是当时报章所载的改元易帜的闽变

福建人民政府的活动,是在忙乱和充满矛盾中进行的,尽管在联共反蒋、抗日大前提下表面一致,但内部是相当复杂的。在这期间陈铭枢主观上为求政治上的统一,组织新党,对临时行动委员会施加压力,要求解散组织,共组新党(生产人民党)。黄琪翔认为不能接受此要求。在相持间,蔡廷锴目睹现状,感到不安,力劝黄琪翔说:目前局势严重,而内部斗争,矛盾重重。现在他人没有党,只有你们有党,这样易增矛盾。我们将来重新合组新党,一致团结,共赴时艰。黄琪翔将此意和章伯钧、彭泽湘、郭冠杰等在福州的同志们商议,觉得当前局势,大事未成,内部发生严重分裂,对于革命是不利的。在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国民党员联名宣布脱离国民党之后,黄琪翔等为着革命利益,为着团结一致,不得已忍痛接受要求,宣布解散临时行动委员会。

1933年底至1934年初,蒋介石动员了大量军队大规模地向福建进攻,同时出动海、空军力量,猛烈轰炸,袭击福州、漳州、泉州、厦门等地,人民政府虽图奋力抵抗,但由于内部混乱,兵力悬殊,支撑月余,终归瓦解。在蒋军压境当中,黄琪翔曾与蔡廷锴到前线力图挽救,而败局已成,福州危急。1934113日,李济深、陈铭枢、黄琪翔等纷纷离开福州,经泉州、漳州、龙岩、永定转道汕头到香港。未足两月的福建人民政府就此终结。 第二次出国和重建组织 1934年初,福建人民政府运动失败后,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湘、郭冠杰等,先后来到香港和在香港的彭泽民会晤,总结事变经过,认为在政治总方针上主张实行民主,团结全国,对日抗战,改善人民生活,解决土地问题,是当前正确方向,今后仍须继续进行。他们为着恢复组织,分别派遣人员在全国各地进行联系。同时因在福建事变之后,形势严重,决定负责甲志分别离开香港,以减少外间注意。黄琪翔去欧洲,章伯钧、郭冠杰去日本,彭泽湘在香港负责联络。

1934年夏黄琪翔秘密离开香港赴欧洲到达德国柏林。其时德国正是希特勒当政时候,厉行法西斯专政。国民党于此时派出一批人在德因留学,在中同驻德使馆庇护下学习法西斯专政手段,对中国在德国的留学生,进行监视。当时中国在日本侵略下,全国各地人民纷起提出抗日要求。在德国留学的中国进步学生,也奋起作抗日表示。1935年初,由留德学生朱江户、许德瑷等组织留德学生抗日联合会,在中国共产党员的支持下进行活动。黄琪翔亦叁加该会。在团结抗日的口号下,公开活动,开大会讲演,散发宣言、传单,提出抗日要求。由于这个组织的活动,对在柏林的蒋介石派的留学生形成对立,经常发生斗争。有一次留德学生抗日联合会召开大会,到会人数较多,正在开会当中,国民党驻德大使馆通知希特勒政府,派大队警察捣乱,并将主持大会的黄琪翔、朱江户抓到警察局去了。此事发生之后,中国驻德使馆的丑恶面目,暴露无遗。法西斯专政的横暴,真相毕露。群情愤激,经过斗争迫使国民党使馆不能不通知希特勒政府当局,把抓去的黄琪翔、朱江户释放,从此,在留德学生界团结抗日的号召逐渐深入人心。

193581日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照亮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前途。这时候在国内外的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同志如彭泽民、丘哲、章伯钧、彭泽湘、郭冠杰都认为抗日救国工作应急起行动,本着过去精神,恢复组织。其时黄琪翔尚在德国,对于抗日救国工作,很是关心。经由国内外同志函商为抗日救国工作的进行,协议恢复组织。黄极力赞助工作的进行,特筹助经费3000元汇寄香港。11lo日在香港召开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章伯钧、彭泽民、郭冠杰、丘哲、彭泽湘等20余人,会上决定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通过了以抗日为中心任务的《临时行动纲领》,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推举黄琪翔(时在德国)为总书记,并确定各部门工作的负责人和各地方工作的负责人。发表宣言,主要内容:要求国内团结,实行民主,执行抗日,反蒋主要反对蒋的官僚政治和对日妥协政策,以完成民族解放任务。

1936l0月间,黄琪翔在柏林忽然接到由国民党政府驻德国使馆转来陈诚给他的一封电报,内容是说,现在国内正在进行国共合作,团结抗日,要黄迅速回国,共同抗战。黄与陈诚虽曾相识(保定军校先后同学,邓演达在世时与陈亦有会晤),但已多年不相往来,现在以共同抗战为理由,要求回国参加抗战,可能是国内政治形势有所好转,团结抗战局面也许到来。于是黄琪翔决心回国准备参加抗战。

黄琪翔由德国回到香港,和在香港的同志彭泽民、章伯钧、丘哲、彭泽湘、郭冠杰、杨逸棠、陈卓凡、李伯球等会晤,一致认为当前主要任务是实行民主团结,联合抗战。而首要问题是如何推动联合工作,进行抗战。黄琪翔说:自己是一个军人,在民族危难当中,抗战救亡是责无旁贷,应当运用一切可能机会,积极参加民族解放战争。

琪翔由香港到上海时候,正值发生西安事变。中共和毛泽东主席派周恩来等来到西安,帮助张学良、杨虎城妥善地解决西安事变。黄琪翔对此英明决策,深为佩服,认为中国共产党眼光远大,对国家、民族负责精神,感人至深。19371月间,黄琪翔往南京会见了陈诚。对于西安事变,陈亦有感受,觉得中共从政治上处理问题,不以感情代替政策,实堪佩服;但对张学良、杨虎城则恨之入骨。黄琪翔复由陈诚引见了蒋介石。蒋在当时对黄表面上还很客气,但并没有谈及团结抗战问题,仅仅说以后诸事,可以和陈诚商量。不久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委员会发表黄为中将高级参谋,这是安插吃闲饭的敷衍。黄琪翔对陈诚表示他个人回国是为团结抗战,这是出处关键,有抗战前途,始能安心住下,当前沉寂闷人,殊为失望。1937年春,由陈诚建议任黄琪翔为训练总监部炮兵监。训练总监部总监是唐生智,在总监部下设各兵种分监实际上也是吃闲饭工作。由于西安事变的妥善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逐渐地臻于成熟,延安和南京间进行了谈判,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重要领导人员,由延安来到南京和蒋介石、国民党谈判团结抗战重要决策。周、朱、叶等曾特往访黄琪翔会谈情况,以扩大抗日统一战线。

由于形势的变化,团结抗战的救亡运动普遍地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形成了抗战高潮,逼迫着蒋介石、国民党不能不顺应全国人民的要求。1937年夏,蒋介石召集各地高级将领在庐山集训,以加强团结为号召,借此笼络各方军事力量。黄琪翔亦由陈诚的推动参加庐山的训练。

∏∟

参加抗日战争

193777日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蒋介石被迫进行抗战,在庐山召集各方代表人物开会,发表了宣言,表示决心抗战。庐山的训练团也告结束,参加训练的各地军官都分别回转各自的岗位去。黄琪翔也回到南京。1937813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发动进攻,八一三抗战开始。蒋介石派张治中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统率宋希濂、孙元良、王敬久等各部队,还派了德国人法根豪森将军为顾问。又由于陈诚、唐生智、白崇禧等的建议,派黄琪翔为该集团军的副总司令在上海作战。随着战事逐渐扩大,蒋介石调集各地军队如广东军、东北军、四川军等杂牌军前来上海参战。在一个多月当中,调集在上海作战的不下30多师。9月下旬,黄琪翔调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

11月上旬日本侵略军利用其海、空优势,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绕攻上海之后。黄琪翔闻警星夜赶赴松江,急抽调上海作战的部分队伍,驱逐登陆日军,无效,乃扼守黄浦江以图阻止日军前进,保障松江以固上海侧后安全。黄琪翔只率参谋若干人驻松江城指挥,倾注所有残存部队,竭力抵御两昼夜,终于溃败。次日拂晓,日侵略军坦克冲进松江,黄琪翔由小道退出,转道嘉兴。至是上海完全陷落在日军铁蹄下。八一三抗战也就以失败告终。

黄琪翔到嘉兴后转赴徽州(后方兵站所在地)稍事休息。认为对日抗战必须是全民抗战。要动员全体人民一致参加,首先要在政治上有开明表现。在抗战的军事上说,应该对敌我真实情况和力量,作出恰当的估计和分析,重新确定战争指导方针。中、日军事力量相比较是悬殊的,但日本是侵略者,入侵我国土,也存在着许多弱点。在作战方面,正规战争之外,必须采取其他措施为辅。从华北战场以至上海作战,每次战役硬拚之后,主力受重大伤损,撤退奔逃,增加敌人疯狂攻击气焰。这种被动情势下欲求相持局面亦不可得,更说不到反攻。必须确立战区防守部队,即驻所在战区的永久部队。阵地能守固然死守不退,即使阵地被突破或被全占,所有防守部队也不能离开所属战区(或省区)地面,坚持在敌人占领区内,配合当地人民作广大的、持久的游击战,绝不允许向后方溃逃。如有溃败离开该战区的任何部队,即取消部队番号,不予补充或重编。一方面是整饬军事纪律;一方面是改变战争指导方针扭转战局。黄琪翔根据这样设想拟具电报密向蒋介石建议,但未被采纳。

1937年年底黄琪翔由安徽徽州回到武汉。1938年国民党的军事委员会改组,成立了政治部,以陈诚为部长,黄琪翔为副部长,当时中国共产党方面亦接受蒋介石、国民党的邀请,派周恩来为副部长,并约郭沫若任该部第三厅厅长(主管宣传工作)。这是作为团结抗战的一种表示,也可说进步的表现。 政治部的设立意味着团结各方面抗战力量,各方都寄予期望。黄琪翔在此力图与周恩来合作,扩大团结抗战的影响。首先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引导青年学生运动;其次增进各党各派以及社会人士的联系,作公开活动,壮大抗日战线阵容。但就此便受了捣乱和限制。在政治部成立之后,国民党派CC系首脑之一的张厉生为秘书长,派蓝衣社头目贺衷寒为第一厅厅长,派特务头子康泽为第二厅厅长。他们掌握了部内大权,直接在蒋介石和陈诚庇护下,进行反共的活动。为防止黄琪翔的左倾和制止他作政治活动,又要求他重新登记为国民党员。黄琪翔为弥缝裂痕,委曲求全地重新登记为国民党员。19383月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在武汉召开大会,国民党派CC学生捣乱。黄当时新出任政治部副部长,穿军装莅会,喝令捣乱学生不得捣乱会场,即被国民党顽固派认为袒护共产党8月间,黄琪翔不容于政治部,被调任为军训部次长(部长白崇禧),离开武汉前往桂林就职。

当时所谓军训,事实上是纸上谈兵,不接触实际,等于投闲置散。这两年间,日本侵略军继武汉之后占领了广大的中国地区,进行扫荡绥靖,为更大的侵略战争作准备,战场上出现暂时缓和。1939年秋日本侵略军蠢蠢欲动,在湖南、湖北前线,渐形紧张,蒋介石在紧急情况下调黄琪翔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驻湖南邵阳,指挥李默庵的一个军和第四军,作对敌进攻长沙的准备。但军队还设调集到战场上,又被凋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驻湖北襄樊,应付日军进攻。黄琪翔在匆忙中又赶赴襄樊,指挥作战。 第十一集团军指挥的军队有广西部队第八咐四军莫树杰部队和杂牌军第三卜九军刘和鼎部,以八十四军莫树杰部守备襄花路(襄阳至花园)并监视随县城之敌。三十九军刘和鼎部推进至枣阳。自19404月以来,敌人在平汉路南段及花随路、汉宜路(汉口至宜昌)、大洪山外围、京钟路(京山至钟祥)、大洪山区,调动频繁,集结大量兵力。当时判断其作战目的为占据宜昌,当然会以有力部队打击大洪山及随枣方面的我军,以解除其侧背威胁。



宜枣战役为抗日战争比较重大战役之一。当时我方由第五、第六战区协同作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李宗仁,在随枣和当阳、荆门一带配置汤恩伯、张自忠、黄琪翔三个集团军兵力。第六战区主要在长江南岸,长江和宜昌为长江卜游江防军总司令郭忏所辖,归第六战区范围。19405月初,随县之敌向我进犯,同时京钟之敌向大洪山我军猛把.我方以黄琪翔部任正面,汤恩伯部任左翼,张自忠部任右翼迎击来敌。汤恩伯集团军在敌军进犯之际,为保存实力,不战而逃,枣阳方面暴露敌前,形势急转直下,黄琪翔被迫退出枣阳,转至襄樊担任守备,相机反攻枣阳。阻击日军的第八十四军奋力片战,一七三师师长钟毅阵亡。同时另股敌军直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防线,激战中张自忠壮烈殉国。在这全线崩溃之下,黄琪翔痛心疾首,满怀悲愤,当被迫离开驻地枣阳总部时,在办公室的黑板上,挥泪仿书岳飞所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所有随同作战人员,无不感动。

十一集团军总部撤至襄樊之后,坚持作战,在樊城前方外围襄枣路上不断反攻,发生几度争夺战。由于指挥适当,将士用命,于19406月收复了枣阳。在枣阳时特召集总部全体人员及驻枣阳我军开会追悼张自忠总司令和阵亡将士。黄琪翔在致词中屡次哽咽不能成声,泪流满面,悲痛心情,实出肺腑,与会官兵,尽皆感泣。

黄琪翔指挥作战总是沉着、冷静、胆大心细,详尽研究敌情,核察地图,虽敌机在头上盘旋,炮声在耳边轰响,都若无其事,镇静如常。在他的总司令部内,引用一些进步人士参与工作。如引用廖沫沙、朱洁夫以及陈卓凡等任重要工作,都有积极贡献。夫人郭秀仪亦以战场为家,随同工作,不避危险,组织战地服务团,联系群众,救死扶伤。赠医施药。鼓舞士气,安定民心,在保卫襄樊战争中,作出贡献。

宜枣战役时,敌军进至吕堰驿、双沟一带,其后有撤退模样,避战的汤恩伯为争夺战功,谎报克复吕堰驿,在重庆盛传捷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急令黄琪翔进取双沟,断敌后路。黄琪翔星夜督率刘和鼎军猛攻双沟,激战两昼夜,双沟得而复失。发觉敌军愈战愈多,吕堰驿仍在敌手,所谓克复乃汤恩伯谎报战功的骗局。而进攻双沟的部队因此付出极大牺牲。这是抗战中千百例腐败现象中的一例。

19409月间,第五战区第十一集团军番号撤销,黄琪翔调任预备集团军总司令,这样就结束了战场生活。撤离襄樊之日,群众挥泪送别,依恋不舍的真挚情景,表达了平日军民一家共同抗战实际状况,在国民党统治地区,是罕有的现象。

1941年初,蒋介石为了某种意图,托黄向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成员转达他的意见,谓第三党(指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是继承邓演达遗志,现在全国抗战是进行民族革命,也是邓演达主张的一部分,第三党的朋友们,应列入全国一致的抗战行列,在艰苦抗战中.也应该由政府分配一些实际工作;拟由政府拨出一笔款项,指定一定地区,由第三党主持进行实验工作,安定秩序,组织生产,以厚国力,继续抗战云云。黄琪翔将此意向当时在重庆的邓演达旧友们庄明远、黎季纯、杨逸棠、丘学训等十余人以及章伯钧等商谈,一致认为当前抗战,我们实际上参加了,各人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应尽的职责。民族革命为邓演达基本主张之一,我们在颠沛流离中,始终不渝地进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有具体主张,一致行动,只求政府有开明的政治表现,在团结抗战大前提下,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以达到抗战的目的。由政府分配实际工作和拨款资助及划定地区进行工作实非必要。黄琪翔听众意坚决,婉言谢绝了蒋介石的意见。

19416月黄琪翔被调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由重庆赴恩施。当时,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参谋长郭忏。第六战区是保障由湘西进入四川之路,抗战中最沉寂的一个战场,但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多已沦陷,产粮地区除四川平原外,仅有洞庭湖以西一带的湘西地区。粮食是战争中之宝,在第六战区成立湘谷转运处,由陈诚任处长,后来诚因事务纷繁。改由黄琪翔兼任处长,主要任务是把湘西的粮食抢运到鄂西以供应各军。征粮业务由重庆粮食部派倪振亚当副处长负责处理。运费由重庆粮食部发出汇到湘谷转运处,分发使用。那时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成风,上下其手,陈诚、郭忏皆知其实况,亦无从抑止。黄琪翔在湘谷转运处任内一年多时间,睹此情况,深感国民党的腐败是从根上烂起,常说对贪污作战,比对敌作战还困难。

黄琪翔在第六战区时候,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俘,他正义凛然,不为势屈,由蒋介石批交陈诚在恩施拘禁看管。在恩施期内.黄不避嫌疑,与叶挺时相过从并予照顾,不单止乡情旧谊,尤钦其高风亮节。其后,黄琪翔过肇庆旧居诗曰:时花异草知何在?红叶长留天地间。盖纪念叶挺之作也。

1943年在昆明重新成立远征军长官司令部.以陈诚为司令长官,黄琪翔任副司令长官。陈诚不久因患肠胃病不能工作,由蒋介石调回重庆养病,另派卫立煌接任远征军司令长官,黄琪翔仍任副司令长,自原职。中印公路在云南境内称中印公路东段,为维持交通,守备山印度通过中缅边境的油管,成立了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部.由黄琪翔任司令。

∏∟

脱离国民党关系

抗战胜利后,1946年初,黄琪翔在撤销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部后,由云南回到重庆。

1946317日,在重庆的各党派领袖和各界人士欢宴新近来渝的李济深、李宗仁、田汉以及刚从监狱释放的叶挺和廖承志。与会者有周恩来、邓颖超、张澜、冯玉祥、沈钧儒、董必武、王若飞、秦邦宪、潭平山、黄琪翔等百余人。宾主频频起立为民主奋斗的战士祝酒。黄琪翔在席间慷慨陈词,他说:我从军队巾来.报告一点军中消息。胜利之初,军人很兴奋。但跟着就渐渐烦闷。很多官兵来问我,他们担忧内战爆发。我当时多方说明国内外大势要趋于和平,保证内战不会发生,要他们安心训练部队。但后来事实一天天证明与我见解相反,心里很难过。特地到重庆来看看。看了回去更觉自己打自己嘴巴,精神痛苦之极。后来政协开会,又给我以恢复自己的希望,天天看报收听广播,知道结果完满,禁止冲突已成定案,心里转而高兴,又特地来重庆看看。经与各方接触,虽然问题不简单,波折仍有,但从大处看,内战已绝对不能了。我衷心希望政协决议实现。

重庆举行政治协商会议之后,各界人士和各党派间亦在酝酿国民代表大会名单,黄琪翔通过陈诚的关系,被国民党方面提名为国大代表。19461011日,国民党军队侵占张家口,蒋介石集团被这一胜利冲昏了头脑,即于当天下午宣布将召开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违反政治协商决议所规定的国民大会,并定于是年1112日在南京开幕(后延期三日召开)。这个分裂的、独裁的大会遭到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抵制。黄琪翔与章伯钧商量,认为这个大会毫无意义,但为着知道些政治内情,从中起些作用,还是出席了大会。

黄琪翔在国民大会闭幕后,估计内战不可避免,他不忍看残害民族生存的内战,自己又无挽救之力,思想上十分痛苦。19476月,黄琪翔赴德国任中国驻德军事代表团团长之职。驻德中国军事代表团在柏林除了按月向国防部汇报些当时国际情况,作为应付公事之外,简直无所作为,一切问题皆由苏、美两国控制,英、法也是站在旁边,至于其他各国更是站班候命,连同英、美、苏、法代表团都没有什么交往,仅仅和其他小国的驻德军事代表团偶然有些来往。在当时占领柏林之后,苏、美两国冲突很大,特别在西柏林换用新马克问题闹得形势紧张,人们都关心苏、美是否会因此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问题。当时美军总部政治部顾问墨菲曾为此事召集接近西方各国的军事代表团负责人征求意见,多数人表示担心。黄琪翔也参与这次会谈。黄认为第二次大战刚刚结束,各国人心厌战,第三次大战发生的可能性不大。这是黄琪翔在柏林期间唯一的和美国方面的接触。

19489月间,解放战争节节胜利,整个形势对蒋介石十分不利。恰在此时在柏林问题上苏、美两国发生尖锐矛盾,形势紧张起来。这时黄琪翔忽然接到蒋介石署名的一封电报,略称:闻柏林美苏关系紧张,冷战有变为热战可能,究竟情况如何,希即回国报告等语。黄琪翔当时推测蒋介石在剿共内战失败情况下,把希望寄托在第三次大战上。黄在当时还存留着希望蒋介石采取和谈政策的幻想。认为在当前国际情势下,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第三次大战是画饼充饥,有可能恢复和谈。于是抱着这个幻想回到国内,在南京见了蒋介石。黄琪翔将以美帝为首的帝国主义者集团的百孔千疮,尔虞我诈,世界人民又都一致反对战争,拥护和平,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说,都不可能发生第三次大战的种种情势,一一向蒋介石作了汇报。蒋介石很感到失望。同时黄琪翔对于目前国内战争和对共产党问题,认为不是战争所能解决的,希望设法恢复和谈,从政治上来处理当前问题。这样一来,蒋介石更加表示不耐烦,当面告诉黄说:不必再回德国去了。并说:你可到台湾去看看在那里养病的陈诚。

黄琪翔在会见蒋介石后所有幻想都幻灭了。他原拟劝蒋不成功,便辞职不再回到德国去了。现在不待黄提出辞职,便不让回德国去,这正合黄的愿望。但蒋介石又要黄到台湾去看陈诚,这明白是要借陈诚关系留黄在台湾备用,以此作为考验黄的真实态度。黄琪翔经考虑后决定往台湾一行,在台湾会见了陈诚。此时陈鉴于战争形势屡遭失败.表示悲观。黄琪翔乘机明说他个人意见,劝陈诚出来从事奔走和谈工作。陈表示蒋介石对内战坚持到底,他无能为力。果不出所料,陈诚主张要黄将家搬到台湾。黄琪翔感到面临无可挽救的局面,不能有其他选择了,乃对陈诚答以回到上海后商量再定。就此离开台湾回到上海,旋飞广州,连忙逃往香港。这是1948年底的事。

黄琪翔到达香港和中共负责同志取得联系,和国民党方面完全断绝关系,表示立刻到解放区去。后来中共同志接到指示转告他广东尚待解放,希望他暂时在南方做些工作,因此黄琪翔留在香港。此时农工民主党在香港的组织活动,他尽可能地参加,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积极的表现。19498月间中共方面通知他到北平去,并且准备好船位、他十分兴奋,带着全家大小连同年迈的母亲,并将他在香港的一些房产变卖,与现款扫数带到北平,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回到人民怀抱

19499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黄琪翔以特邀代表资格参加。他在会议中发言略称;这次人民政协所提出的三大建国方案,虽然是到现在才完成它的法律手续,可是它的雏型早在毛泽东主席的言论以及历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告中可以看见了。中国人民百年来的革命斗争没有白费,三大文件,完全反映出中国广大人民的要求。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成果。他们是值得赞美的,值得感谢的。又说:“20年来我在政治圈里摸索着,我有时鼓舞,也有时彷徨,革命的发展是那样的错综复杂,要看得清楚,把握得稳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了现在,我深信在毛泽东旗帜之下,中国是确定的走上光明伟大的前程了。又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将带来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代,这是不容怀疑的。有毛主席的领导,有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团结合作,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做卫队,政权是绝对巩固的。有计划的生产经济建设,一定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多数人民也会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各兄弟民族和谐地团结在一起,内患是从此绝迹了。在外交上我们和苏联合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合作,和各国革命人士合作,我们拥护世界和平,我们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到底。黄琪翔自认是20年的摸索,终于得到了光明,但又觉得怎样来工作,又有才疏力拙之感。政协闭幕之后黄琪翔被安排为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他还以他自己对于政令法制诸种学识,素无研究,只有从头学起,勉力赶上。

1949年冬中国农工民主党召开第五次全国干部会议,黄琪翔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中央执监会议秘书长。1950年春周总理为着推进统一战线,加强各民主党派领导工作,建议原与民主党派有关的民主人士归队参加工作,以便于进行团结、教育、改造等实际工作。自此以后黄琪翔对于农工民主党的工作更多参与。这时农工民主党进行整理组织工作,成立了中央工作委员会,以章伯钧为主任委员,黄琪翔为副主任委员。季方、郭则沉亦负责日常实际工作。其后中南军政委员会成立,黄被选任为委员,前往参加成立会议。会后,被任为司法部长。黄在中南司法部长任内,移居武汉。农工民主党成立武汉市组织,黄兼任主任委员。经常来往于武汉、北京之间,兼顾工作。

黄在农工党内,主要是联系内部,调解纷歧,做人和工作。当时在农工党上层的一些同志之间,思想上有分歧,加上感情上的冲突,隐隐然成对立状态。黄觉得这个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应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消除成见,团结一致,共同前进。章伯钧当时是民主同盟副主席和农工民主党主席,黄主张农工民主党内应以章伯钧为首,搞好团结。1953年间农工:中央调李伯球来中央任副秘书长,黄认为适合当时需要,而且希望农工党内部工作,多多依靠李去做,减轻个人工作负担。这时黄对于农工民主党的工作是乐观的。

1954年大区取消之后,黄琪翔调回北京。是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黄被选为代表参加会议,在第一次会议当中黄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和法案委员会委员。会后并被任为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还是以农工民主党秘书长身份主持农工党工作和代表农工民主党参加各种会议。

19574月间中国农工民主党召开全国工作会议和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黄被选举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兼秘书长。

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黄琪翔被错划为右派。1959年摘掉右派帽子。在十年动乱期间,黄琪翔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身心备受摧残。19668月底红卫兵冲入黄琪翔住宅,对他和夫人进行迫害,并将他赶出家门。他万分无奈,只得迁往农工民主党宿舍。从196697日到1970518日,这四年多的时间里,黄琪翔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冤郁愤激,苦痛钻心,郁结成心肌梗塞之症。虽往医院就医.而当时医院在造反派控制下,敷衍了事,以致黄琪翔病势日增,精神锐减。19705月间周恩来总理闻知黄的情况,特予照顾,通知黄由农工宿舍迁往建国门外灵通观大楼。但造反派们仍不甘心,借题发挥批判黄琪翔贪图资产阶级享受,是资产阶级复辟的先锋,并把矛头指向周总理。

在这长期残酷迫害下,黄琪翔身心备受摧残,于19701210日去世,终年72岁。周总理闻知噩耗,当即委派军代表前往慰问黄琪翔夫人郭秀仪。并指示政协全国委员会特予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人民日报》、发表消息,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并送花圈表示哀悼。黄琪翔在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806月间由中央明令子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