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仪网首页     历史相册     纪念文章     郭秀仪画册     黄琪翔墨宝     历史拾遗     联系我们     English      

 

黄琪翔将军在云南

 

 

潘晓玲 杨加增                                原載新浪BLOG 2006-12-08

 

  黄琪翔将军是农工党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1898年生于广东省梅县,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琪翔将军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了两次东征,战功卓著。北伐战争中,与叶挺并肩作战,立下赫赫战功,共同为北伐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美誉。大革命失败后,极力协助邓演达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并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委员。邓演达牺牲后,负起与各地联系的重任。1933年,参与发动联共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19358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后,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响应号召,成立“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推举黄琪翔为总书记。全面抗战爆发后,黄琪翔担任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参与指挥凇沪会战,坚决抵抗日军的进攻。1938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改组,成立政治部,周恩来、黄琪翔为副部长。1939年秋,黄琪翔调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指挥宜枣战役正面作战。1941年冬,调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

  19425月,缅甸防御战失利后,日军相继侵占畹町、芒市、龙陵、腾冲等战略要地,切断了中国最后的一条国际通道,国际援华物资运输因而中断。为解决这一问题,盟军开辟了“驼峰航线”,但是由于运输难度极大,运输量受到极大限制。因此,打通中印公路这条陆路物资补给线对中国抗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中国远征军一部在缅甸防御战失利后撤退到印度东北部,改编为中国驻印军,由美国派教官训练并提供全部装备,又陆续从国内空运兵员,扩充为一支十几万人的大军。1943年,中国驻印军发动缅北反攻战役,中印公路筑路工程与缅北反攻战役同步开展,驻印军部队在前面攻击日军,掩护筑路;筑路部队修通公路支援作战部队前进。与此同时,集结在大理、保山等地的中国军队成立中国远征军,并于19434月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部,陈诚为远征军司令长官,黄琪翔将军调任远征军副司令长官。由于龙云在云南的势力极强,成立远征军必须取得他的同意,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先派黄琪翔将军到昆明与龙云交涉,并得到了龙云的同意。后陈诚因病调离,卫立煌将军继任远征军司令长官,他对黄琪翔将军这位北伐名将非常敬重。

  1944511日,在卫立煌、黄琪翔将军的共同筹划、指挥下,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动滇西反攻战役,与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战役遥相呼应,粉碎了日军的顽抗,相继攻克了松山、腾冲、龙陵、芒市、平戛、遮放、畹町等城镇和战略据点,毙、伤、俘敌军21000多人,收复了滇西全部失地38000多平方公里,于19451月与中国驻印军在芒友胜利会师,粉碎了日军对滇缅公路长达两年的封锁。滇西反攻战役是中国抗日正面战场上最先开始战略反攻的一次战役,解除了对中国抗日正面战场背后的威胁,而且在国内首先将日本侵略军干净、全部、彻底地驱逐出国境。19451月在昆明出版的《民主周刊》发表评论:“失地收复,实滇省为最早。”这一评价如实反映了滇西反攻战役对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重大贡献。

  中印公路打通通车时,蒋介石专门发表题为《中印公路开辟之意义》的广播演说。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宋子文专程从重庆到畹町来主持通车典礼。黄琪翔将军也出席了典礼,并于19454月被任命为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组织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部,专负中印公路自云南安宁起至畹町及密保路一带边防及地方之治安交通及油管之保护、行车秩序之维持等责任”。对于中印公路,黄琪翔不仅看到了其战略意义,而且看到了它对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意义:“查中印公路实为沟通中外之大动脉,设使路途安谧、交通繁盛则地方赖以繁荣,国民经济资以发展即兴。”(《中中交农四行联合办事处滇分处,为请按照官息暂借本部官兵合作社基金壹千万元希查照并赐覆由》)因此,他在41日就职后,边向云南省政府通报启用“关防”,边赶赴保山组建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部,行事迅速果断。

  为改善将士的生活状况,使之安心于护路工作,保障道路畅通和地方安宁,黄琪翔将军上任伊始,即筹设“官兵合作社”:“官兵多从远处而来,滇中物价更较别处为高,所属数万官兵待遇甚薄,生活极感困难,琪翔深念同人责重事繁,亟欲安定其生活,使得专心于所司,冀能达成任务,不负长官及国人之期望,爰有组设官兵合作社之议。”(同前)为解决合作社资金短缺的困难,他亲自给“中中交农四行联合办事处滇分处”写信,申请贷款:“唯是本部经费有定,合作社资金尚费踌躇,拟请贵处按照官息拨借基金1千万元,俾本社得以成立。”(同前)爱兵之情,溢于言表。

  黄琪翔将军对发展中印公路(东段)沿线的文化也极为重视,并积极为之呼吁。他给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驻昆明的机构发电:“滇西幅员辽阔,国境内中印公路延长约千公里线上,风气闭塞、文化落后。”因此,他希望新闻报纸能“就地发刊”,办理保山分版,“俾利提高边区文化”。中央日报社驻昆明的机构对黄琪翔将军的提议表示赞同:“事实上确有需要。”因此在“中央对增设新机构限制颇严,生补米金不易增列”的情况下,他们仍向上级请示:“该社能否在保山自行筹办小型报纸。”

  黄琪翔将军还勇于为民请命。“民妇赵彩凤当龙陵沦陷为日寇所虏,威胁利诱使谍报国军情形,该妇深明大义,……进行反间谍工作,掩护我便衣人员侦探敌情,我便衣人员有陷敌手者,则证明为良民,奔走营救脱险者不下百余人。及至反攻,仍冒险工作,领导我军进攻阵地。”但是,后来赵彩凤却因病衣食无着,不得不四处求助,“向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黄琪翔司令请求,蒙令饬潞江土司线光天每年发给谷子三十箩”。由于名望高,黄琪翔将军曾被推举为中国红十字会保山分会名誉会长。

  194528月,共有368支车队通过中印公路,将80000多吨军用物资运到中国,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战场的对日反攻,其中也凝聚了黄琪翔将军的心血。1946年,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部解散,黄琪翔将军离开云南。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记录他的这段历史的资料并不多。但是,“以一斑窥全豹”,从以上不多的史料,我们可以看到黄琪翔将军爱国、爱民、爱兵、重视经济文化的品质和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