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仪网首页     历史相册     纪念文章     郭秀仪画册     黄琪翔墨宝     历史拾遗     联系我们     English      

 

追求进步无私奉献

——怀念郭秀仪同志

 

蒋正华                                                           原載前進論壇2007年第二期

 

  

  20061116日,听到郭秀仪同志因病逝世的消息,我的心情无比悲痛。郭老因病需要长期接受透析等治疗,她住院后,我常去医院看望她。每次看望,她总是尽力坐起来,仪容整齐、笑容满面,丝毫看不出病痛折磨的痕迹,在谈笑风生中,让人感到她的开朗和乐观,大家都希望她的身体能日渐康复。1112日上午参加完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后,我和刘延东同志一起去医院看望她,当时郭老安详地躺在病床上,对家人的声音已经没有反应,带着氧气罩,每天靠输液维持着生命,但听到我们的呼唤声,她的脸上却露出了亲切的神色。回来的路上,我望着车窗外初冬的景色,北风中徐徐飘落的树叶,心里很不平静。没过几天,郭老就永远离开了我们。郭老远去了,但她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她追求进步、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郭秀仪同志是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名誉副主席,是著名爱国将领和政治活动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黄琪翔的夫人。郭秀仪同志一生追求进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了很多贡献。郭秀仪出身名门,端庄秀丽,仪态大方,年轻时受到很多人的追求,其中有世家子弟,也有富商之后,但这些人都不是她心中理想的伴侣,直到经人介绍,郭秀仪与黄琪翔相识。当时,黄琪翔正四处奔走,为了反对国民党政府而从事秘密的革命活动。她为黄琪翔刚正不阿、义薄云天的爱国情怀所感动,纯真的爱情、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把两个人紧紧凝聚在一起。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大地风雨飘摇,仍被黎明前的沉沉暮霭包围,两人在革命的洪流、战争的烽火中相敬相爱,之后不管经受怎样的困难,都相依相伴、相濡以沫、伉俪情深。她也在黄琪翔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郭秀仪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忠诚的朋友,对中国共产党有着真挚的感情。1936年她和黄琪翔一同回国参加抗日战争,积极支持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团结抗战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她与黄琪翔在上海与中共谈判代表团经常交往,积极协助中共开展与各民主党派、各界民主人士的联络工作。在长期的密切交往和团结合作中,她和黄琪翔与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他们与周恩来、邓颖超的交往,成为统战史上的一段佳话。1938年,国民党当局改组了军事委员会,成立了政治部,派陈诚为部长,周恩来和黄琪翔为副部长,两家住在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内相邻的两栋小楼里,相互之间交往很多,郭秀仪和邓颖超也一道参加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周恩来和邓颖超不断关怀着黄琪翔和郭秀仪。1957年“反右”中,黄琪翔被错划为“右派”,他精神上很苦闷,写信向周恩来倾诉,周总理关心地嘱咐他要相信共产党,要经受住考验,勉励他坚强地生活下去。“文革”中黄琪翔受到迫害,又是在周恩来的直接过问下,黄琪翔和郭秀仪搬到了永安里的住处得以安身。面对“反右”斗争和“文革”中的冲击,她从没有淡漠对长期合作共事的中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和爱戴,始终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保持了爱祖国、爱人民和不断追求进步、光明磊落的赤诚之心。

  郭秀仪同志是一位具有伟大爱心的抗日爱国女性,是知名的社会活动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北、东南沿海地区大部分被日军侵占,在残酷的战乱中,无数家庭、学校在战火中毁于一旦,无数儿童失去父母,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挣扎在死亡线上。当时她随同丈夫黄琪翔从上海撤退,在从上海绕道嘉兴、徽州到武汉的途中,一路上见到的都是往后方逃亡的难民,更有很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孩子。可爱的孩子,惊恐的神情,无助的眼神,绝望的话语,这一切一次次震撼着年轻的郭秀仪的心。面对这些渴望读书却又没法读书的孩子,看到那些因为伤病、饥饿倒毙在路旁的孩子的尸体,他感到揪心的疼痛,孩子是国家的希望,一定要救救这些可怜的孩子!来到武汉后,郭秀仪作为发起人之一和宋美龄、李德全、邓颖超、史良等妇女界的领袖一起发起组织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保育会下设44个儿童保育院,专门收容在战争中失去父母和流离失所的儿童。她担任保育总会常务理事、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和征募部副部长。为了筹集拯救难童的经费,郭秀仪四处奔走,在街头向行人宣传着难童的苦难,用自己的一片热忱打动着大家。各界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为保育院的建立尽着一份心意,短短的一个月,就募集现金94845.23元,使3657名难童得救。她说,国难当头,日寇如此欺凌,儿童如此不幸,个人私财根本没有保留的必要,应该竭尽所能为国分忧。她把自己的积蓄20986元一并捐献了出来,同时还负担了442名难童的常年生活费用。由于功勋卓著,她于1945年荣获抗日战争胜利勋章。

  郭秀仪同志是农工党的元老,对农工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邓演达去世后,黄琪翔主持党务,需要的花费较多,很多时候都需要自己拿经费,只要工作需要,郭老在经济上从不吝啬。1948年,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五一”声明,纷纷准备去解放区,黄琪翔、郭秀仪全力支持这些活动,为了筹措必要的经费,她们把香港太子道的一所花园洋房卖掉,得款12万港币,其中大半资助了民主人士。北平刚解放时,农工党还没有经费来源,黄琪翔和郭秀仪就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钱来,作为党务活动的必要开支,直到民主党派的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为止。全国刚解放,黄琪翔和郭秀仪就把南京上海路上的一栋洋房捐给国家。抗美援朝时,她又把在桂林的一处房子捐了出来。“文革”后,郭秀仪在北京朝阳门内的一处宅院得到了归还,但她也不搬回去住,只是雇人去看房,自己还住在永安里狭小简陋的房间里。后来她听说全国政协要建政协委员宿舍,正在为地皮发愁,就毫不犹豫地把那块三亩多的大宅子捐了出去,在那块地上盖了100多套宿舍。有人不理解她为什么这样做,她笑着说:“我一个人住那么大的房子有什么意思,现在住上那么多户人家不是很好吗?”爱国诗人杜甫曾梦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郭老却用行动与国家、与同志共呼吸,同命运。黄琪翔去世以后,中央统战部为了照顾她,多次想给郭秀仪换一套条件更好的房子,房子安排好了但郭老就是不愿搬走,她说这套房子是周总理安排给他们的,自己也住习惯了,为了纪念周恩来和黄琪翔,自己要一辈子住在那里。郭老每次在农工党困难的时候都伸出援助之手,而自己一生却淡泊名利,满足于过普通平凡的生活,他的高风亮节让我们深深地敬佩。

  音容犹在,斯人已逝。郭秀仪同志一生热爱祖国、追求进步、正直善良、胸襟宽阔、谦虚谨慎、生活俭朴,她的爱国情操和高尚品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她一生追求进步、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学习她谦虚谨慎、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利益得失的崇高品德。我们学习郭老的高尚精神,激励大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对郭老最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