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琪翔与福建事变
来源:团结报 时间:2008-1-22
9:32:11 (编辑:黄久恒)
黄琪翔是中国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党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本文记叙的是早年他在福建的活动。
1933年9月间,黄琪翔、章伯钧等来到香港,与李济深、陈铭枢等会晤,商议在福建发动反蒋运动,建立人民政府的问题。决定这个运动以反蒋抗日为号召,一面联络各方,组织政府,以反蒋抗日、提倡人权、实行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进行工作,做好准备;一面进行与中国共产党联系,并派陈公培、徐名鸿到江西中央苏区商议双方合作事宜。
1933年11月上旬,黄琪翔偕同章伯钧、彭泽民、丘哲等人来到福州。11月20日上午9时,在福州南较场(今五一广场)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是日,来自全国各省市及海外华侨代表百余人和十九路军驻福州官兵以及福州机关人员、学生、市民共约三万余人参加,大会按预定方案,首先由全体代表推举黄琪翔、徐名鸿、方振武、章伯钧、余心清等十七人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主席团推选黄琪翔为大会主席团总主席。9时40分,大会总指挥丘国珍宣布开会。
黄琪翔在大会上致开幕词说:“今天大会意义是非常的重大,中国今日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已达极点,在以蒋介石为中心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丧权失地的事,不知多少,使中国的危亡日益加迫。要摆脱民族危机,谋求中国之自由独立必须扫除帝国主义的侵略,尤当先打倒卖国媚外的南京国民党系统南京政府。从今天起,我们是走上新的革命路线,这也算是我们革命的策略地,我们应加倍奋勇的精神,努力迈进,完成革命的要求。”李济深等十三人大会发言后,接着,黄琪翔宣读《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人民权利宣言》。宣言指出代表大会的宗旨是“救护国家,保障人权”,并相应提出了谋求中国自由独立的十三条基本方针。
会上选出了李济深、黄琪翔、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11人为政府委员,李济深为主席,黄琪翔为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团主任(即总参谋长)。22日正式成立人民政府,国号为“中华共和
中华共和国”,改元为中华共和国元年,国旗改用上红下蓝中嵌黄星旗。
黄琪翔在福建事变中起了很好的作用。他自始至终参加了福建人民政府的工作,和李济深、陈铭枢等人颁布新政纲,向地方各界代表解释新政府法令。福建人民政府将原十九路军军官补习所改为“人民政府军事学校”(又称“军官团”)。黄琪翔为校长,军校增设《南京政府反动内幕》等政治课,并向学员们传达了徐名鸿赴瑞金与红军谈判,签订抗日作战协定的详情。在新政府机关报《革命政权》创刊号上,黄琪翔撰文宣传抗日反蒋,无情揭露南京统治集团的不抵抗主义,阐述福建人民政府的产生为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福建事变使蒋介石十分恼怒。他调集大批军队进行围剿。在蒋军压境时,黄琪翔与蔡廷锴亲至前线,力图挽救。但由于种种原因,福建事变很快失败。
福建人民政府是在中国人民抗日反蒋爱国运动的浪潮中出现的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抗日反蒋政府。它顺应了历史潮流,呼喊出了当时各界民众的共同呼声,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正气,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对福建事变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没有当年的“人民政府”,就没有现在的“人民政府”。黄琪翔积极参与了这一事变,力主联共反蒋抗日,为促进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