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仪网首页     历史相册     纪念文章     郭秀仪画册     黄琪翔墨宝     历史拾遗     联系我们     English      

鸿儒之雅、大将之风

-----父亲黄琪翔诞辰110周年感怀

黄向明

 

 

    一百一十年前,一个健壯而白皙的婴儿帶着整个家族的祝福和企盼,在广东梅县偏远的水车墟嗷嗷入世了。他就是日后被人们盛赞为〝北伐名将、抗日功臣,既有鸿儒之雅、更具大将之风〞的黄琪翔将军----我亲爱的父亲。

    父亲驾鹤西遊已经三十八年了。然而他爽朗的笑声和激昂的宏论仍会从那遥远的天国传来,掀起我思念的波涛,激起我奋进的勇氣。

    在他生命的长河中,父亲做过无数动人心弦的〝小事〞,也做过不少惊天动地的大事。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大事小事勾勒出他壮丽的人生,演奏出他生命的凯歌。

    在一篇几千字的短文中,怎能详述父亲七十年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惟有将几页亮丽而永恒的历史翦片敬奉于读者面前。

       

           由于家境清贫,父亲十四岁就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公费的广东陆军小学就读。

 

      1914年,父亲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与邓

 

演达和叶挺同学。毕业后,他曾任该校分队长。当时陈诚是他的学生,他对父亲十佩,就是在成为蒋家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之后,仍以〝老师〞尊称父亲。


 1922年,父亲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便毅然辞去保定军校职务,回到广东投奔革命。在东征、南征诸役中,屢建战功,很快就升任营长。

 

    次年,父亲衣锦还乡。他由广州乘船返回故里。梅县城中,万人空巷,人们蜂拥到梅江两岸,高呼着:〝英雄回来了!美男子回来了!〞热烈欢迎他们心目中的一代英豪。故乡水车墟更是敲锣打鼓,爆竹喧天,热闹的情景更胜年节。

 

    上岸后,父亲骑着高头大马,气宇轩昂,威风凛凛,还有两名荷枪实弹的卫兵紧随其后,氣势非凡。然而,不久便发生了一件他意想不到的〝小事〞。

 

    父亲荣归,最兴奋的自然是祖父,除了深为有子成龙,终能光宗耀祖而深感骄傲之

外,也为自己当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誓言终可如愿以偿而老怀大慰。

 

    原来,客家人好唱山歌。男女老少自编自唱,即兴对歌,生动有趣,既是生活的乐趣,也是求偶的妙方,故能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六年前的一天,祖母独自在田间插秧时,邻村一个无赖见有机可乘,便对她唱起不堪入耳的淫秽山歌,百般调戏。恰巧以水客为生的祖父从南洋归来,见状大怒,飞身上前,饱以老拳,将那流氓打得鼻青脸腫。那恶棍逃回村后,造谣惑众,纠结了本村一帮不知内情的乡民,前来寻仇。祖父也立即号召自家村民,奋起反击。于是双方便开始了挥刀舞棒的“打冤家”。结果祖父身中三刀,倒卧在血泊中。后经县城耆绅出面,迫使那流氓赔礼道歉,并支付医药费,总算勉强化解了一场恶斗。然而,祖父每念及此,依旧咬牙切齿,决心要报这三刀之仇。

 

    这次父亲荣归故里,水车墟人个个手舞足蹈,杀鸡羊,准备庆祝之后就〝兴师讨伐〞。因为在他们的心中〝为父报仇〞乃是儿子义不容辞的天职。至于邻村乡民,自然人人提心吊胆,坐立不安,不知父亲哪天会突然领兵前来复仇。那肇事的无赖更躲进深山,不敢露面。

 

    祖父在阖村参加的盛宴上,慷慨激昂,痛陈旧事,要儿子为老父和全村报仇雪恨。村民群情激昂,高喊:“报仇!报仇!”。两个卫兵更是义愤填膺,誓将那无赖缉拿严惩,甚至连那些加过打过冤家的人,也都要抓来好好教训一番。

 

    在一片愤怒的叫喊声中,父亲冷静地站了起来,高声说道:〝父老乡亲们,请听我说几句话……〞全场顿时鸦雀无声,准备聆听他的〝讨邻檄文〞。   

 

    然而,父亲却令他们〝大失所望〞。他首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大家讲解了“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容,德乃大”的道理。最后说道:〝冤家宜解不宜结。问题本来已经解决了,再算旧帐,就是我们的不对了。如果今天我们把他们痛打一顿,将来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回来寻仇。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客家人历来团结友爱、互敬互助,我们应该发扬光大这个优良传统,而不是丢弃和破坏它。〞接着他又说服了村中几位老人,把邻村的村长和德高望重的长者请来,大家一起喝“团结酒”。

 

    对于父亲鴻儒的高尚脫俗宽与容雅量,村里人无不交囗称赞,邻村人更是感激涕零。后来两村果然唇齿相依、亲如兄弟。父亲“化敌为友、共创和谐”的事迹不胫而走,成为一时之美谈。   

 

    19266月,国民政府为实现孙中山先生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主张,兴师北伐。父亲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他与独立团团长叶挺并肩战斗,下醴陵,克平江,直抵汀泗桥。

 

    汀泗桥背山靠水,地势极为险要。1921年湘、鄂军阀争战,湘军赵恒惕曾以数万之众攻打兵员悬殊的守桥鄂军十三天,终为鄂军吴佩孚所败。

 

    汀泗桥一役是北伐战争胜负的关键,也是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生死所系。因此,一场激战势在必行。

 

    826,第四军以叶挺独立团为主力向汀泗桥发起了十二次强攻。两军对峙,短兵相接,战况极为惨烈。敌军凭借天险,居高临下,而我军则须向上仰攻,又受阻于急流,伤亡惨重,久攻不下。然而形势逼人,若不能及早克敌制胜,一旦吴佩孚援军赶到,战局不堪设想。

 

    是夜军部召开紧急会议,共商对策。

 

    父亲胸中兵甲,洞察战机,早已在双方激战时派出侦察兵前往上游勘查地形。他运筹帷幄,在会上建议:以所部三十六团为前锋,当夜开赴上游水浅处,强渡大河,直取汀泗桥北岸敌后阵地。翌日凌晨我大部队即可从桥南猛攻敌军,腹背夹击,必可一举歼敌,夺此天险。

 

此议使全体与会人员精神大震,鼓掌赞同。俄国军事顾问尼基金更盛赞此作战计划是“胆识俱全的奇谋妙计、智慧结晶”。

 

        会后,全军即按此计划迅速部署。是夜父亲率部英勇奋战,终于成功渡江,并夺取了桥北敌后中央阵地。827拂晓,桥南大军仍以叶挺的独立团为前锋,向守桥敌军发起强攻,与父亲所率部队南北夹击,终于全歼敌军,夺下了汀泗桥,打开了北伐战争胜利的大门。

 

       第四军乘胜挥师北上,下贺胜桥,直捣武昌。一路势如破竹,战功显赫,从而赢得了“铁军”的美誉。

      

        为表彰父亲和叶挺在北伐战争中,勇冠三军,屡建奇功的辉煌战绩,双双升任师长。父亲更于19274月荣升第四军(铁军)军长(叶剑英为参谋长),时年二十九岁。

 

父亲是实至名归的“北伐名将”。

 

父亲气宇轩昂、仪表堂堂,既有鸿儒之雅,更具大将之风,北伐期间与周恩来、叶剑英、汪精卫等三人同膺“中国四大美男子”之桂冠。

 

        写到这里,有件我终生难忘的〝小事〞突然在记忆中闪现。   

 

        中学的《中国革命史》课讲到北伐战争时,我对父亲说:〝书上说汀泗桥战役是北伐关键的一战,打得非常惨烈。听说您参加过,跟我详细讲讲吧。〞   

       父亲问:〝你们书上是怎么讲的?

    〝书上说是叶挺的独立团一举攻克的。〞   

    〝还提到别的情况和其他部队吗?〞

    〝没有。〞

      父亲爽朗地笑了起来,接着便不再言语。我再三追问,他仍然三缄其口。

 

      后来,我从父亲的秘书那里得知了历史真相,心中愤愤不平,于是对父亲说:〝王秘书讲,攻克汀泗桥,叶挺固然功不可没,可您才是真正立下头功的大英雄。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历史书上怎么可以只字不提呢?〞

 

    〝这重要吗?〞父亲看了我一眼,深沉地说道,〝革命不是要为自己树碑立传。只要能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做一点点事情,那么别人记不记得,史上有无留名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又笑了,笑得那么豁达、那么坦然,使我没齿不忘。

 

      父亲的高尚品德素来有口皆碑,如今更令我高山仰止,敬佩万分了。

 

      国学泰斗胡适有句名言: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现在看来似乎不够贴切。因为无论怎样涂脂抹粉,小姑娘自身的本质并未改变。

 

   依我之见,历史只不过是一块柔软的胶泥,当权者可以把它捏成自己想要的任何形象,而且能够根据需要随意、多次加以质的改变。

 

   尽管历史总有恢复原貌的一天,然而,究竟何时才能实现?可悲啊可叹!

 

      抗战八年期间,父亲始终身先士卒,在前线和日寇浴血奋战。

    〝八. 一三〞淞沪抗战后期,他临危受命。指挥我军奋勇抗敌。

 

      他参与了徐州会战作战方针的拟定工作,为“血战台儿庄”的伟大胜利作出过重要贡献。        

 

      1938年,他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与另一位副部长周恩来合作共事。二人从此建立的真挚友谊在军政界传为美谈。在此期间,父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团结抗日废寝忘食,日夜操劳。

 

 

 

      此后,他历任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要职,指挥过一百多次大小战役,重创日寇,屡建功勋。

 

     19405月,“宜()()会战”爆发。这是抗日战争重大战役之一。

 

    日寇以西尾寿造为总司令,集结了七个师团的兵力向我疯狂进攻。第二十九集团军不支,退入大洪山,敌军遂攻占枣阳。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激战中壮烈殉国。他是在抗日战争中唯一牺牲的集团军总司令。

 

     噩耗传来,父亲召集所部第十一集团军总部全体官兵,沉痛悼念张自忠总司令以及所有为国捐躯的将士。他在致悼词时,泣不成声,与会者悲愤填膺,尽皆感泣。最后,父亲在黑板上挥泪写下“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尔后,由于他指挥若定,将士用命,曾一度收复了枣阳,聊作“还我河山”之慰。

 

   第十一集团军全体将士在父亲的率领下,英勇作战,视死如归,于大洪山的冬季攻势中,打退了敌军多次猛烈进攻,取得了重大胜利。随后又率部参加襄东阻击战役,粉碎了日军越过汉水的企图。在双清激战中,该集团军消灭了渡水敌军过半,大获全胜。尽管父亲一贯反蒋,此时他也不得不给父亲记大功一次。

 

     在历次激战中,父亲的部队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所部八十四军第一七三师全体官兵壮烈牺牲,师长钟毅饮弹自戕。他们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将照耀千秋,永垂不朽。

 

     然而,勋绩卓著的第十一集团军由于并非蒋氏嫡系,被蒋介石以整编为名,取消了番号。父亲率领部队撤离时,当地群众夹道洒泪送别,表达了军民之间在共同战斗中结成的鱼水深情。

 

    在八年抗战中,父亲功勋最为显赫的一役是组织和指挥了震惊全球的〝滇西缅北战役〞。而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一直未曾得到应有的广泛宣传。

 

    1943年,中国远征军建立。陈诚、卫立煌先后任司令长官,父亲是主要负责的副司令长官。远征军的战略目标是东西两路并进,打通中印公路,与驻印度的中国军队胜利会师。

 

父亲和其他将领,经过周密的计划和部属,在19445月的一天凌晨,发出了强渡怒江的命令。

 

一炮打响,震惊中外,世界为之嘱目。

 

      怒江对岸有日寇王牌军五万余人,盘踞在高黎贡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且有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的坚固工事防守。我军在美国陈纳德将军的空军配合下,一举强渡怒江,越过惠通桥,直捣腾冲。

 

   与此同时,美国史迪威将军统率的英美联军和中国驻印部队亦向密支那方向进袭,形成东西合击的战局。经过长达六个月的艰苦战斗,终于取得了“滇西缅北战役”的伟大胜利。全歼日寇精锐部队五万余人,收复国土两万四千平方公里。(闻名全国的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寇一千余人;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寇一万二千人。) 役还打通了中断多年的中印公路,使美国大量的救援物资得以源源不斷地运送到中国,有力地

支援了内地的抗日战争。

 

 

    “滇西缅北战役”是抗日战争史上无前例的伟大胜利。

是次战役全体将士的丰功伟绩,在抗日战争史中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他们的英名将万古留芳,永垂青史。

    父亲是这次战役最主要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之一,人民不会忘记他所建立的不朽功勋

抗战胜利后,父亲荣获中国最高奖励:“青天白日勋章”禾“抗日战争胜利勋章”以及美国最高奖章“自由勋章”。

    父亲是名符其实的“抗日功臣”。

    1949年在北平起义的国民党谈判代表黄绍将军曾经对我说过: 〝你父亲一贯反蒋, 所以老头子对他处处压制、提防,不到万不得己,绝不重用。否则以他的军事天才和辉煌战绩,早就该跟冯玉祥、白崇禧他们几个国军顶级将帅一样,晋升一级上将(即元帅)了。〞

    令人惊叹和欣羡不已的是,父亲和彭德怀元帅一样,是位浴血疆场几十年而从未受过一次伤的福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父亲以现役上将的身份,第一

个站起來公开声明:“从此退役,绝不参加内战。” 充分现出一个爱国将领大义凛然、不畏强权的高尚情操。

   

     蒋介石为避免父亲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给他带来更多的“麻烦”,遂采取与派遣冯玉祥出国考查水利同样的手段,于1947年将父亲调往德国,任中国驻德军事代表团团长。蔣介石意在调虎离山,却也歪打正着,恰恰符合了父亲“绝不参加内战”的意愿

  

      我有幸随同父亲前往柏林。又有一件我终生难忘的〝小事〞从我的脑海浮现出来。 

  

      我在美佔区的国际学校插班就读。上学的前一天,父亲把我叫进书房。他凝视着我,郑重说道:〝向明,明天你就要去上课了。听说你们班只有你一个中国人。你不要害怕,更不能示弱。我们中国是个大国,但是贫穷、落后,所以一百年来总是受外国人的欺压。不过你一定要相信,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古国文明的泱泱大国总有一天会富裕起来,兴盛起来,变成世界最強大的国家。这是我的责任,更是你的天职。所以,在外国人面前永远要抬头挺胸,不卑不亢,表現出一个炎黄子孙应有的风骨和氣度。〞他越说越坚定,越说越激昂,眼里闪射出两道电光,那是期冀之光、激励之光。他的双手,那两只厚壯有力的手,两只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两只歼灭过无数日本鬼子的手,紧紧握住我的肩头。我突然感到两股热力从他的掌心直透肌肤,渗入我的躯体,在我全身的血管中不断游走、腾挪、奔突,燃沸了我的血,震撼着我的心。

十岁的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变成了一个男子汉,一个孔武有力的男子汉,一个充满了自尊和勇氣的中国男子汉。

    父亲的话字字千钧,刻骨铭心。从此我在洋人面前永远抬头挺胸,不卑不亢,表現出一个炎黄子孙应有的风骨和氣度。

父亲为人刚正不阿、襟怀坦荡、乐善好施、古道热肠,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198892,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父亲诞辰90周年。会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代表中共中央向父亲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他在致辞中说:“黄琪翔先生为新中国的司法、体育事业,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黄琪翔先生的一生是坚持民族独立、反帝爱国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他为人豁达大度、温文尔雅,识

大体、顾大局,他的思想品德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纪念……” 阎明复部长代表中共中央所做的讲话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了父亲的一生。

    周总理夫人、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不顾年老体衰,参加了大会。当他见到我母亲时,两人热烈拥抱。她老人家还亲切会见了全体家属。

父亲的忠贞、勇武、谋略与刚强,他的高洁磊落、宽厚与豪爽,他的豁达、谦逊、诚恳与善良使他由一个平凡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不平凡的一代英杰、国之栋梁。

这种不平凡源于他对真理,对正义的执着追求;源于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正是这种“追求”与“热爱”使他视死如归,永不言败。

父亲谆谆教导他的儿女们:“‘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我们的生命不属于自己,它属于我们的国家,属于中华民族的亿万民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全在于此!”言犹在耳,永志不忘。

父亲不朽的格言将永远鞭策我们赤胆忠心、为国为民、励精图治、奋勇前进!